直播間買到假貨,怎樣“退一賠三”?
你在直播間剁手了嗎?
如果在直播間買到假貨,
怎樣退一賠三呢?
一篇文章講明白這個問題~
01
熱點案例
近日,某知名打假人發布視頻表示,網紅瘋狂小楊哥在直播間售賣的破壁機和絞肉機均為虛標功率。
破壁機標注功率為300W,實際僅為105W;絞肉機標注功率300W,實際功率為120W。
由于這款產品單價為399元/件,銷量共計6.8萬件,如果按照退一賠三的標準計算,那么小楊哥退款賠付的總金額將高達1個億。
02
法律解讀
我國《消費者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如何認定欺詐行為,是判斷經營者是否需要退一賠三的關鍵。
《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規定了經營者屬于欺詐行為的情況,例如: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信息不真實、不全面、不準確,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行為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規定,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
在國務院印發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 - 2020年)》中,也可以找到關于欺詐行為的解釋:加強網店產品質量檢查,嚴厲查處電子商務領域制假售假、傳銷活動、虛假廣告、以次充好、服務違約等欺詐行為。
即欺詐行為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故意虛假陳述,另一類是故意隱瞞實情。
03
消費者維權攻略
在購買商品之后,如何判斷自己遭遇了虛假宣傳、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首先,判斷自己是否遭遇了虛假宣傳。
尤其應當針對產品的主要功能判斷在宣傳的前后是否存在矛盾,例如:在此次瘋狂小楊哥事件中,消費者更加關注破壁機的標注功率與宣傳功率是否一致(因為功率直接影響到破壁機的使用效果)。
虛假宣傳不僅僅指商品質量的以次充好,還包括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或者服務。
此外,還應當考慮在銷售過程中,是否存在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等情況。
其次,分析經營者是否構成欺詐。
經營者在銷售產品時是否存在欺詐行為,經營者的欺詐行為大多以虛假宣傳的方式實施,但并非所有虛假宣傳均應被認定為欺詐行為。
結合《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的規定,通常欺詐行為帶有主觀惡意。經營者應當在選品時認真了解產品,并將產品情況如實告知消費者。分析經營者是否構成欺詐時,若經營者在明知產品的實際情況無法達到宣傳標準,但仍然不修改產品的宣傳資料,故意隱瞞產品實情,則經營者對消費者將可能構成欺詐。
最后,積極尋找維權途徑。
網絡直播帶貨屬于一種新興購物形式,一旦購買到虛假宣傳的商品,消費者可通過以下3種途徑維權:
(1)向網購平臺求助。
消費者可以向網購平臺反映情況,要求網購平臺介入與經營者溝通,以達到盡快協商和解的目的。另外,一旦發現購買到與宣傳不符的商品,消費者也可以聯系網購平臺,申請凍結經營者銷售款的提現,從而為消費者后期拿到退賠款增添一層保障。
(2)向當地消費者協會求助。
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消費者協會履行的公益性職責包括受理消費者的投訴,并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等。向消費者協會投訴常用的2種方式有:網上投訴、電話投訴(12315全國熱線,24小時服務)。
(3)通過仲裁/訴訟解決。
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