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拼多多事件,看網絡購物如何維權?
點擊藍字,關注秦聯。
文/方言
手指輕松一點,足不出戶,你想買的東西就有快遞員給您送上門,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絡購物如今已走進千家萬戶。網購以其方便快捷、省心省力、性價比高等優勢成為不少人購物方式的首選。
網絡購物一方面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購物平臺,另一方面,其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引起很多消費者吐槽,最近,購物平臺拼多多頻頻爆出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新聞。
今天,秦聯律師就針對網絡購物中幾種常見的問題談談如何在網購中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一
網購商品遭遇質量問題怎么辦?
1.店家承擔責任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5條第1款、第2款規定: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
(一)消費者定作的;
(二)鮮活易腐的;
(三)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計算機軟件等數字化商品;
(四)交付的報紙、期刊。
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據商品性質并經消費者在購買時確認不宜退貨的商品,不適用無理由退貨。
網購不存在實體店購物的直觀性,消費者只能通過圖片,店家介紹以及參考別的消費者的過往評價作為參考,在收到貨物之后,很可能與自己的想象有很大的差別。這個時候,是否可以退貨就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2.網絡平臺承擔責任
在消費者面前,電商和具體商戶共同承擔著經營者的角色,都需要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經營者設定的所有法律義務。而且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
根據該條,即便在平臺提供者不知道商戶售假的情況下,如果不能提供商戶的有效信息和聯系方式,或者平臺提供者作出了更有利于消費者的承諾,消費者都可直接請求賠償。
二
給賣家差評遭遇差評報復怎么辦?
近年來隨著差評引發惡性事件的增加,如人身傷害、個人信息泄露、信息轟炸、收到挽聯靈位等奇葩物品,差評報復讓消費者感嘆差評權得不到保障。那么給賣家差評后如何應對賣家騷擾呢?
1.妥善保留證據。
將賣家騷擾電話的通話記錄、短信息記錄、聊天記錄等發送的騷擾短信、發送的奇葩物品妥善保存留證。
2.應及時向第三方交易平臺反映,申請介入調解。
根據《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第二十八條的規定,第三方交易平臺經營者應當建立消費糾紛和解和消費維權自律制度。消費者在平臺內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發生消費糾紛或者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消費者要求平臺調解的,平臺應當調解;消費者通過其他渠道維權的,平臺應當向消費者提供經營者的真實的網站登記信息,積極協助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3.如果遭遇嚴重的差評報復,可以選擇報警。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多次發送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如果報復行為構成犯罪的,可以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
原創精彩不斷,歡迎點評推薦~
長按二維碼關注
QQ在線咨詢:150698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