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臺之”拼多多”
電商平臺之拼多多
一、簡介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9月,是一家專注于C2B拼團的第三方社交電商平臺。用戶通過發起和朋友、家人、鄰居等的拼團,可以以更低的價格,拼團購買優質商品。
二、業務邏輯
用戶群分三類:主動用戶、被動用戶、商家。業務邏輯如下:

主動用戶找到商品,購買開團,發鏈接給好友。被動用戶看到鏈接,點擊進入參團購買。商家看到人數達到,成團,確認訂單,聯系物流公司,負責給主動買家和被動買家發貨。
三、運營方式
拼多多采用的是拼團模式,融合了電商+社交,依附于微信(社交),低入駐費吸引上游賣家(電商),直接利用超級應用微信的流量,通過社交鏈的傳遞快速獲取用戶。拼單過程中,消費者為達到拼單人數,會形成一個自媒體,自覺幫助商家推廣,形成病毒式傳播,流量獲取成本低,達到了吸粉+團購的雙重目的。
四、問題
1.拼團其自身局限性過大,長久來看拼團的購物模式并不符合用戶的購買習慣,且增加了購物成本。
2.微信(社交)+拼團(電商)更適用于小金額高頻次的商品交易。多數為水果、干果、化妝品、日常生活的易耗品。 拼團的商品也只適于這一類商品,因為金額小所以更容易產生訂單,但是拼多多產品種類太多了。
3.很有可能走到已經將身邊熟人都分享過之后無人配合的境地。從社交來看,如果某人屢次不參團,不僅可能導致拼團失敗,還可能導致社交關系惡化。
4.買家收到假貨、劣質貨。
5.抽獎存在欺騙消費者情況。
6.刷單通病還是很嚴重。
7.虛假優惠信息。
8.拼多多是游戲公司尋夢游戲的一個孵化的試驗項目,并非是其主業,在經營上也由游戲團隊管理經營,缺乏電商人才。
9.極其依賴微信以生存,流量渠道單一。
10.售后服務不佳。
11.社交拼單的消費者忠誠度極低,因為這部分消費者對于團購的主要訴求是低價。當有其他平臺以更低的價格出現時,這部分消費者會因為逐利而遷移至其他平臺。
12.高估了由社交鏈吸引過來的用戶的轉化率和消費習慣。
五、未來發展
電商在高速發展后,獲取流量成本越來越高,通過社交場景、內容引流、提高用戶黏性、提供極致完美的共享式購物體驗,強大流量變現能力,打造源源不斷的現金流,才是社交電商從業者的終極之路。
六、戰略建議
1.解決商品供給、商品品質等問題,完善售后服務工作,建立會員積分制度,以增加用戶黏性,提高消費者忠誠度。
2.通過社交場景、內容、網紅等多渠道去引流、去拓展變現渠道,如:
內容:選擇流量排名靠前的UGC網站,發布優質軟文。
網紅方面:認真篩選可以代表自己調性的商品,追求品牌人格化,建立個人品牌,才可能有持續賣貨的能力。
3.做好信息維護,行為分析等客戶系統管理工作,為重復性消費做充分的準備。
4.根據市場變化,不斷優化提升用戶購物體驗。如打磨產品細節,優化購物流程。
5.企業要引入一流的電商管理人才,打造科學化的管理流程。提高整個業務效率,加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6.電商企業應該擁有打造百年電商品牌的決心。好的品牌能源源不斷獲取自然流量,帶動流量的轉化率,進而能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七、分析和總結
電商這條路任重道遠,但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硬實力的比拼,優化流量獲取,供應鏈要夠強,價格夠低,產品品質要夠好,配送要及時,售后有保障,客服要優質等。總之,供應鏈、運營、產品、技術、服務,一樣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