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鷗陀飛輪值不值得買(海鷗表:我有兩顆“心”,一顆中國芯和一顆中國心)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一股藝術熱潮已蔚然成風。
1955年,第一塊國產手表的誕生,打破了“中國人只能修表,不能制表”的言論,民族制表業從此發軔。秉承優良傳統,不斷創新,海鷗攻克了“世界三大經典復雜機構”,研發關鍵核心技術,讓“中國芯”走向世界。懷著一顆中國心,海鷗設計師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系列成品機械表,為打造“國人戴國表——中國人自已的世界級腕表品牌”發力。
民族制表業的先聲,國表之光
上世紀五十年代,正值不惑之年的張書文很疑惑。
他從小在鐘表店當學徒,精通各種表的結構,凡是有問題的表經他修復,都能完好如初。
有一次,一個外國商人的瑞士名牌表中的一個小零件損壞了。沒有合適的配件,張書文便自己動手制作出了這個小零件,完美地修復了這支瑞士名表。外國商人看到后,驚喜不已,最后卻搖搖頭說:“可惜你們中國人不會做手表。”這句話就像一桶冰水,瞬間凍住了張書文喜悅的心情。
很長時間以來,“中國人只會修表不會做表”的言論壓在每一個中國人身上。不甘,躁動,他不止一次地跑到華北鐘廠找時任華北、華威鐘廠廠長的楊可能,提議他組織試制手表。
1954年底的一天,經過市輕工業局局長的批準同意,手表試制小組終于正式成立了。華北鐘廠的江正銀、孫文俊,華威鐘廠的王慈民和修表師傅張書文四位工人承擔起了制造中國第一只手表的重任。
然而,他們面臨的試制條件卻是簡陋到不能再簡陋的:一間小屋,設在華威鐘廠的二樓上,四臺陳舊的皮帶式機床,是充當車、銑、沖、鉆機加工的唯一設備。
沒有任何可供參考借鑒的工藝、數據,四位老師傅便找來一只蘇聯制“生那克”15鉆三針粗機手表,蒙頭鉆研仿制。
“手表的140多個零件中最薄的比紙還薄,最細的像針尖,最小的比米粒還小,而孔徑、軸距的誤差比頭發絲還小幾倍,齒輪的嚙合完全依靠眼力和手工的精細”。艱難困苦冷卻不了工人們為國爭光的心,他們打趣道:“我們就是那個把鐵棒磨成繪花針的‘老太婆’”。
1955年3月24日下午5點45分,當最后一個零件裝配完畢,表針開始轉動起來,發出均勻、有節奏地“嘀嗒”聲時,這四名工人沸騰了,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古訓誠不欺人。
這是中國國產手表呱呱墜地的聲音:中國第一只手表——“五星”手表誕生了。這是一個豐碑,昭示著中國人能夠做中國表,這是中國制表業之光!
“我有一顆中國芯”
海鷗手表廠以機械表聞名。機械表的機芯,就好比汽車的發動機,是整個手表的核心。六十余年的風雨征程,經歷了大躍進、改革開放、國企改制與互聯網浪潮,海鷗始終能乘風破浪的秘訣就在于“芯”。
1966年,天津手表廠工程技術人員自行設計的新型機械手表“東風表”研制成功。這是第一塊“全自主產權”的中國制造的手表。
據說當時曾做過這樣的試驗,將一只成品表從四樓上扔下,自由落地后手表依然正常運行。國產的高品質手表喚起了中國人的熱情。東風表自此聞名,并逐漸演繹成為當時結婚“三大件”重要商品之一。
制表業中有三大經典復雜機構:陀飛輪、問表、萬年歷。要在瑞士表、德國表、日本表一統天下的行業里取得決定性突破,這是繞不過的坎。
2002年“海鷗表”成功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陀飛輪”。海鷗陀飛輪機芯采用獨特的直接傳動式,變整體旋轉的擒縱調速裝置為擺輪偏心式,采用下支撐結構旋轉框架,能最大程度地減小地心引力的影響,提高走時的精度。
復雜的結構,精密的裝置,標志著中國人拿下了被譽為世界“三大復雜機構”之首的頂尖工藝。
2007年海鷗表業集團自主研發的國產第一只三問表問世。同年9月,海鷗“萬年歷”腕表在香港公開展出,向同業呈現陀飛輪、問表和萬年歷“三大經典復雜機構”全部攻克的完美答卷!
海鷗人再接再厲,將自主創新進行到底。代表當今陀飛輪腕表前沿技術的扛鼎之作是海鷗2018年推出的收藏家系列的“奇翼陀飛輪一號”立體旋轉陀飛輪腕表。
這款表將單軸“陀飛輪”擴展成為“多軸陀飛輪”,調速機構的運動方式從二維空間擴展到多維空間,更為復雜的運動軌跡極大地提升了抵消地心引力的能力。
內軸陀飛輪框架與外軸框架采用航空材料鈦合金和鋁合金制成,137個零部件組成的“立體旋轉陀飛輪”整體框架,重量僅為0.68g;整體“減負”后的機心,僅在較低動力輸入下就能穩定運轉,且精度更高,走時延續性更長。
這些成果的取得,離不開海鷗人的自主創新思維。截止2018年底,“海鷗”已累計獲權專利1008件,其中發明專利71件,境外發明專利13項(有效6項),實用新型258件,在多個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代表了“中國智造”的海鷗自產的機芯,也取得了國際認可,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產品輸出到東南亞、東歐、北美等地區,已經占了全世界機芯出貨量的1/4。
目前,海鷗產品的實物質量已經達到日本的品牌水平,其先進技術也接近瑞士手表產業的核心技術。
同時,海鷗始終堅持高精、高性價比。同質量的手表,海鷗表的價格是瑞士表的十分之一到十二分之一。
“國人戴國表——中國人自已的世界級腕表品牌”——這是海鷗人六十多年念念不忘的初心!
“我有一顆中國心”
如果說“中國芯”是這個民族品牌的骨,那么海鷗魂便是“中國心”,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
10年前,海鷗表業集團在機芯自主創新的基礎上,率先開始了工業設計升級之路,著力打造“科技的、東方的、時尚的、尊貴的國色顏值”。
設計大師們以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將尖端的制表技術、優秀的外觀設計、獨特的文化內涵、深厚的歷史淵源,集中體現在系列成品機械表上,推出了“博物館”“設計師”“藝術家”等系列精品。
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傳統工藝精華的設計,收獲了600多項外觀設計專利,讓更多人在抬手舉腕之間感受中國文化與時間流淌的魅力。
2017年,世界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BASELWORLD”鐘表博覽會在瑞士巴塞爾舉辦。作為“中國原創機械腕表集大成者”的海鷗,攜飽含“東方美”的扛鼎之作奔赴盛宴,驚艷世界。
在“海鷗藝術家系列713.18.8100L銀花絲陀飛輪女表”中,海鷗制表大師以非凡的創造力和卓越技巧,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工藝與精密的陀飛輪復雜結構技術完美融合。
“花絲”工藝起源于先秦,工藝復雜,是一種瀕臨失傳的傳統手工技藝。這款表將直徑0.02毫米、相當于頭發絲粗細的純銀細絲,層層疊加于湖水藍色珍珠貝母表盤之上。
海鷗陀飛輪采用下支撐結構旋轉框架,偏心式的擒縱調速裝置,豐富了擺輪的運動軌跡,使得陀飛輪機構更顯靈動。
“陀飛輪”擺輪徐徐轉動,純銀花絲光影流轉,玉滾狀表耳蕩漾著濃濃古意,雍容典雅,意韻深遠。
在“海鷗設計師系列118.92.8808 太極/118.98.8808羅盤同軸傾斜陀飛輪腕表”中,采用了海鷗自主研發設計的“同軸傾斜陀飛輪”。
機構以20度角微微探出,營造出更為立體的旋轉運動軌跡,使得擺輪和擒縱機構在不同垂直位置、傾斜位置上的誤差得到補償,全面提高了走時精確度;并有效減少了擒縱系統零件之間的摩擦及能量消耗,保持機芯長時間穩定運作。
透底藍寶石表背的設計將這一妙處完美呈現,飾以層次感強烈的雙層表盤,融入中國古代陰陽八卦圖案與星宿、五行、天干地支等元素,深度呈現中國古代哲學博大精深的造詣,用變換之美詮釋變化之源。
“讓藝術的魅力凝聚在方寸之間,使‘海鷗’手表成為真正的藝術品”,這是海鷗表業集團所有工業設計人員的共識。
以“中國元素+中國設計+中國風尚”的方式將現代工業設計與美學理念融入到腕表的設計之中,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新形象,這是海鷗“我有一顆中國心”的赤子之心。
海鷗,專注于中國智造,踐行著中華文化與時間不朽的信仰,詮釋著“國人戴國表”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