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哪款手機性價比高一點?
本文會全面論述性價比到底是什么,以及,該如何正確認識性價比,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當然,文章比較長,如果你希望更快速地得到答案,我給大家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點開下面這個鏈接:
不要怕網址看著像是釣魚的,這是京東618手機銷量榜單,打開這個榜單,根據自己的預算和品牌偏好,選擇榜單那個價格你能接受的產品,基本錯不了。
京東618的銷量榜單,其實本身就是一個某種意義上的性價比排行榜。
這話看著是不是有點別扭?所以,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閑話少述,言歸正傳。
在聊哪款手機性價比更高之前,我覺得咱們非常有必要理清楚最基礎的概念,什么是性價比?
曾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知乎的主流氛圍是,性價比=價格/SoC,也就是所謂的SoC性價比,在這段時間里,贊成派認為,誰能夠把同樣的SoC搭載到更低價格的產品上,誰的性價比就更高。
所以,彼時大家所認為的高性價比產品或者品牌,包括小米、榮耀、樂視、魅藍、樂檬、360等等,然而事實證明,SoC性價比是一個非常狹隘的認知角度,對于手機來說,SoC所能夠體現的東西,遠遠達不到一臺手機的全部。
作為互聯網手機品牌的開創者,小米在過去兩年里一直在提的一個概念是質量提升,尤其是紅米的發布會,常常提到,且從其統計數據來看,提升非常明顯。那么,這說明,什么呢?說明小米過去的所謂高性價比產品,質量確實是存在問題的。當然,隨著這兩年的補課,小米旗下的手機產品,整體質量確實是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這是后話。
至今,在剪刀差下,隨著互聯網手機玩家的先后退場,SoC性價比時代結束了。即便是小米,同樣搭載驍龍865芯片的手機,最便宜的K30 Pro做到了2699,最貴的小米10 Pro賣到了5899。
那么,這兩臺手機的性價比誰高呢?
對于預算不足的用戶來說,2699的紅米K30 Pro的確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但是,時至今日,我們再也不會認為小米10 Pro的性價比比K30 Pro低,這句話看著是不是有點拗口?為啥是再也不會呀?
那么我們將這句話進行抽象化表達,隱去具體機型場景,再來看看:搭載同樣芯片的手機,售價5000+的產品性價比明顯比售價2000+的低,怎么樣,這句話是不是看著很熟悉了?SoC性價比時代最核心的產物和最常見的表達方式:
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是榮耀30 Pro和榮耀V30 Pro:
同樣是集成5G基帶旗艦SoC的麒麟9905G,同樣是4000萬像素imx600Y主攝相機系統,但榮耀30 Pro整體在設計和質感上明顯是優于V30 Pro的,以及,整機的厚度和重量控制,產品本身的打磨,半年后發布的榮耀30Pro的進步都非常明顯,進而成為3999價位上競爭力十足的產品。
又比如iPhone,同樣是A13芯片,最便宜的iPhone SE賣到了2999,這個價格的確是非常誘人,2999的A13芯片,即便是安卓陣營,搭載當季頂級旗艦芯片的產品,價格也不過如此呀:
然而,我們會認為這臺手機的性價比會比售價萬元以往的iPhone 11 PM高么?似乎不會:
在SoC性價比時代,支持者偏激到把性價比等價于SoC/價格,而反對者,則徹底抹殺掉了性價比的意義,認為,提到性價比的都是屌絲,都是窮逼還事兒多,這種說法,本身同樣是有失偏頗的。
對于任何人來說,在其產品選擇過程中,性價比一直是伴隨左右的,只是不同的人對于性價比的定義是不一樣的。
再舉個例子,比如有人就要買最貴的手機,iPhone 11 Pro MAX,說這機子性價比高,似乎有些不好理解。
學生時代,我很窮,那時候對于每一臺能夠拿到的手機,我都視若珍寶,但而今,我手頭的機子常年在十臺以上,然而,無論是當年,還是如今,我真正日常使用的手機,其實依然只是一臺,最多再來一臺備用機,除非是性能測試,三臺以上的產品同時使用幾乎是不可能的。
別的不說,來回倒騰數據都能把人折磨瘋掉。
所以,如果我們有10萬塊錢,我們會買一臺吉利,但如果我們有200萬的預算,相較于購買20臺相同的激烈,一臺高品質的奔馳邁巴赫才是性價比更高的選擇。
所以,我們其實需要把性價比的內涵擴充一些,將我們所在意的東西,諸如性能、相機、續航、設計、品牌認知度、使用習慣等等要素,都加進去,進行一個綜合的比較和思考,這,其實才是討論性價比的正確姿勢。
那么,也許會有人提出問題,你說了這么多,都把我說迷糊了,我啥都考慮進去,那么,該如何去評價一臺手機的性價比呢?
對于內容創作者來說,想要更大程度地囊括不同的消費群體,從而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手機性價比排行榜,這并不容易,但對于個人選擇者而言,因為自己的需求本身是明確的,那么,從個人角度出發,自己建立一個產品性價比評價系統,這本身其實是簡單,且可行的。
用更通俗的方式來表達,就是,把市面上的手機里,我感興趣的挑出來,比較一下,買我最喜歡的那一個,就OK了。
當然,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明確一些基本要素,也就是手機本身我們會關注的東西:
處理性能和通訊能力:SoC+RAM+ROM體系,這個其實可以簡單化,對于游戲發燒友來說,只需要關注兩點,第一是盡可能選擇旗艦SoC,第二,散熱是重點關注對象,如此,小米10會是性價比極高的選擇,8+128版本,售價3799:
當然,有人說,我的預算只有2000塊錢,這個太貴了,但我依然喜歡玩兒游戲,怎么辦?同樣是865處理器,iQOO Neo3 6+128版本只需要2398:
又或者,搭載天璣1000+旗艦SoC的iQOO Z1,甚至只要1998即可。
相機表現:主攝表現,焦段覆蓋能力和算法優化,這個同樣可以簡單化,2020年拍照最好的手機包括,華為P40 Pro、Find X2 Pro和小米10 Pro,其中,小米10 Pro最便宜,性價比最高。
中端機里,vivo X50 Pro,四顆攝像頭,全焦段覆蓋,全新的微云臺對于視頻拍攝意義重大,紅米K30 Pro以imx686為主攝,三顆攝像頭全焦段覆蓋,雙ois光學防抖,榮耀V30 Pro可能是最便宜的拍照體驗優秀的產品,8+128版本售價3099:
或者,華為P30 Pro,8+128,售價3288:
單論相機表現,即便是到了2020年春天,3000-4000價位上能夠干掉P30 Pro的手機,似乎依然沒有。
對于手機攝影愛好者來說,3288的P30 Pro,性價比賊高。
屏幕素質,2020年國產手機陣營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是,整體的屏幕素質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包括OPPO、華為、小米和vivo,都在主流旗艦機上普及了高素質或者高刷新率Amoled屏幕,比如K30 Pro,在2000+的價位上,能夠給出E3材質,局部峰值亮度高達1200nit,100% P3色域覆蓋的高素質Amoled屏幕,這在2019年,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當然,要說屏幕素質的極致,還是得數三星旗艦,以及,歐加集團下的旗艦手機,如Find X2 Pro&一加8Pro,如果你追求極致的屏幕素質,那么,一加8 Pro可能是你能買到的,性價比最高的產品:
當然,對于屏幕來說,不同的用戶,追求也是不同的,有人追求更好的顯示效果和色彩表現,而有人,這是關注刷新率和速度,這個其實不只是在手機行業如此,桌面端也是如此,大量的游戲向的顯示器,其實并不關注色彩表現,在手機陣營中,同樣如此,搭載144Hz刷新率屏幕的iQOO Z1,如果我們不太考慮偏色問題,無疑是極高性價比的選擇:
快充速度和續航表現,快充速度其實很好理解,極致的回血能力,讓我們徹底擺脫充電的煩惱,告別掛著充電寶走天下的時代。
很多人對于手機的要求里,性能、屏幕、相機之類的要求可以不高,反之主要是打電話,發微信,但沒電肯定不行,手機受限于體積,電池很難做到足夠大,所以極速的回血能力就非常重要了,所以2299的ACE,,無疑是性價比極高的選擇:
以及,品牌偏好和使用習慣,這個是實實在在的個人需求,無需回避,比如有人就喜歡iPhone,那么,在如今的蘋果手機陣營里,綜合性價比最高的產品無疑是iPhone11,64版本售價4599,128版本售價5099:
又或者,就是喜歡小眾品牌,如魅族,那么,直接購買魅族17即可:
當然,價格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對于不同預算的用戶來說,性價比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對于目前各個品牌在售產品的梳理,我最近寫了一個專門的系列文章,包括華為、小米、榮耀、OPPO、vivo和iPhone篇,基本涵蓋了目前在售產品中主要的產品,鏈接如下:
這里就不贅述了。
對于產品的選擇來說,明確自己的需求前提下,更多地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以獲取滿足自己需求的產品。而如果我們沒精力或者沒能力去了解這些,那么,打開京東618的銷量榜單,按照自己的預算下單,基本錯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