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爸爸:過年該不該給孩子買玩具?

先來思考兩個問題
問題01
馬上就要放寒假過年了,孩子的空閑時間和娛樂時間也多了起來。
這個時候就會碰到一個很頭疼的問題,孩子想要買一些玩具或者娛樂設施等等來消磨他的寒假時光。
但是有時候父母又覺得不能買,這個時候跟孩子之間就會產生爭執,爭執的原因,一般會有以下幾種:
第1個原因呢,就是父母覺得這個 東西不是很值得,因為父母作為有社會經驗的人,跟孩子的價值標準肯定是不一樣的,所以呢,這個時候就會跟孩子的價值觀產生沖突。
第2個原因呢,主要是怕給孩子養成不好的消費習慣,因為覺得一旦買的多了之后。孩子可能見到這個也要見到那個也想要,還容易形成攀比心理和虛榮心。
第3個原因可能是有些父母平時給孩子的陪伴比較少,所以呢,想買禮物作為一種補償,但是又覺得呢,不能過分的遷就孩子,但是又沒有別的辦法。
第4個原因,可能有些父母覺得會傷害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因為不給孩子買他就會傷心難過,萬一造成心理陰影就不好了,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樣控制這個度。
基于以上問題,你有沒有想到好的解決辦法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
問題02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一個頭疼的問題,孩子經常做事情很慢:每天早上六七點就叫他起床,叫很久叫不起來,好不容易起來了,做事情又磨磨蹭蹭的。
比如上學穿衣服慢、刷牙慢、穿鞋準備慢,結果就是上學經常遲到。
排除晚睡之類的主觀原因,造成這件事情的客觀原因其實主要有兩個:
一是小點的孩子身體機能發育還不完善,精細化的動作等機能都不夠成熟,你一催更容易慢。
二是孩子年齡比較小,沒有很強的時間觀念。
然后想的也沒有成人那么長遠,他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事情。
我們先來討論問題01,最近幾年在國內翻轉式教育特別火,什么是翻轉式教育呢?
簡單的來說就是:之前是老師講你聽著來學,現在是你自己先自學,然后有問題再去問老師。
那么對于我們教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除了你確實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來買之外,其余情況下我們可以讓孩子自己來決定這個東西要不要買。
當然不是問孩子說你要不要買這個東西?這樣的問題是毫無意義的,我們需要借助一個叫因果圖的工具。
通過因果圖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買某些東西的原因比我們想象的正面很多。
比如說孩子很想要買一個無人機,你可以跟孩子說,我們來玩一個圖形游戲,一起討論一下,然后你自己來決定要不要買。
先在中間寫上買無人機,然后讓孩子說出要買的原因:
可以拍好看的照片;回家用它航拍家鄉;控制飛機飛行很好玩。
然后在左邊畫上三個框,把原因寫進去,然后用線連起來,剪頭指向中間的買無人機。
然后再來和孩子討論假如買了無人機后會有哪些結果?
給朋友分享家鄉的美;學會控制飛機;每次只能玩幾分鐘;容易摔壞或者砸到人;買了它就沒錢買別的玩具。
把這些結果寫在買無人機的右邊,畫上框,用線連起來箭頭指向結果。
孩子若是能夠接受結果,還是決定要買,那就尊重孩子的決定。
哪怕是錯誤的決定也沒有關系,當我們下次在用這種方式和孩子討論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變得越來越理智。
當然我們在買之前要引導孩子思考清楚結果中問題的解決方案。
以上就是因果圖,我的翻轉式引導讓你了解到它的精髓了嗎?
對了,因果圖的作用就是把原因和結果用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出來。
現在,對于問題02,如果用因果圖的方式,你會怎么做?答案明天見。
最后揭曉一下昨天題目的參考答案:
低年級的作文都是以敘事性為主,所以用流程圖來解決最合適不過了,比如我昨天文章提到和媽媽去買菜的故事,我們先引導孩子想出買菜過程的流程:
走路,進商場,選菜,稱重,付款,回家。
用流程圖畫出來:
然后再來引導孩子對每個環節進行思考,分解出流程,并寫在流程圖上:
走路:走路很累,討論吃好吃的,很快到商場。
進商場:人多,掃碼拿購物車,推著很慢。
選菜:種類多,提前想好,選的很快,媽媽教技巧。
稱重:看媽媽自己操作。
付款:學會自助埋單。
回家:提著很重,買菜也不容易。
這樣一篇敘事性文章的脈絡就很清楚了,通過這個流程圖一梳理,孩子寫出來的文章內容肯定很豐富。
今天就交流到這里。
如果你對游戲育兒很有興趣,或者對我的分享有更好的意見建議,歡迎和我交流。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關注wind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