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高效實用的中成藥為什么越來越難以買到了呢?
好多高效實用的中成藥為什么越來越難以買到了呢?
前幾天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患者的提問,說是自己鼻炎,醫生讓她3個月隨診,并吃鼻咽清毒顆粒嘗試讓抗體轉陰,降低鼻咽癌風險,醫院卻沒有這種藥,讓她自己找,她在在藥店、醫院、網上找了半天,發現這藥已經停產好幾年,不免發出中國的醫藥現狀,有些中成藥因為價格便宜藥廠都不生產了,只能自己想辦法活了的感嘆!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作為中醫藥行業的資深從業者,我感觸頗深——如今高效實用的中成藥為什么越來越難以買到了呢?

便宜又好用的中成藥為什么會從藥店消失?
便宜又好用的藥,一般都是基本的藥物,也被叫做廉價藥,可以滿足基本的醫療保障。被廣大的老百姓所喜歡,青睞。
其實不僅僅是鼻咽清毒顆粒,每年都有不少中成藥逐步停產,如溫腎全鹿丸、河車大造丸、參茸衛生丸、安坤贊譽丸等,這些藥品如今越來越少了,甚至消失了,出現了藥慌,有些藥品更是救命的良藥,著實叫人著急,不免引人深思。
便宜好用的中成藥逐漸退出市場,原因其實很簡單,首先,一般在藥品的政府招標過程中,本著低價優先的原則,一些企業就會惡意的壓低成本,放棄質量,去競爭,甚至以此充好,這樣就導致了企業大量的虧本,無法繼續生產了。第二,部分的廉價藥品,往往會有很高的副作用,影響健康,漸漸的被淘汰。第三,部分的醫院,藥店往往是依靠藥品的利潤來增加收入的,當然更喜歡高價的藥品了,所以廉價藥就失去了地位。第四,群眾使用的藥從低價變高價,藥的性能也提高了,人體內抗體也變強,廉價藥的藥效已經不足以發揮作用了。
化解廉價救命藥消失難題,關鍵在于明確各環節主體的責任,加快推進醫藥分開等相關改革,讓醫生喜歡選擇、藥店愿意購進、藥企樂于生產廉價藥,進而將廉價藥引入良性循環的市場軌道。

有些高效價格不菲的中成藥為什么也停產了呢?
于是有人會問了:為什么有些高效價格不菲的中成藥為什么也停產了呢?我們從火爆全球的雙十一購物節中那些老字號的表現就能得到答案,在各大電商平臺主戰場上,只有少數幾家擁有非遺技藝的中華老字號旗艦店(如吳裕泰——茉莉花茶窨制技藝;內聯升——千層底布鞋制作技藝等)可以殺出重圍,出現在大家眼前,其他多數非遺項目都難以窺見。
其實不止是非遺項目,我國有很多傳承項目,如中成藥里的狗皮膏,其技藝和價值,天然具有商品屬性,卻基本都是有精品,少爆款。這種現象,值得咱們來聊聊。
這類傳承項目技藝大多來自鄉土文化,你能從中嗅到春泥的芬芳,看見暮夏的炊煙,這是它難以被大眾忘懷甚至舍棄的原因。這就引出一個什么問題呢?你的價值我是認可的,但我就看看不買,因為我對價格持保留意見。
那怎么辦呢?我買設備搞流水線呢?提高商品的使用頻率是最直接的造血方式,結果買家更不樂意了:你不是手工技藝嘛!怎么能規模化機器生產呢?你的文化尊嚴和工匠精神哪里去了?
這就是這類產品的尷尬了——有人不想買,有人買不到,有人只管罵——甚至罵都是符合營銷預期的,因為更多人甚至根本就對非遺商品沒概念,無所謂的態度。
那些高效價格不菲的中成藥也面臨這樣的尷尬,如同仁堂的狗皮膏停產表面上看是因為生產成本太高,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工匠精神和利潤之間難以兼顧!
據介紹,狗皮膏藥本身的制作工藝很復雜,后來人不愿去學或很難學到位,中醫專家表示,正是由于其制作工藝復雜、配方難統一,目前國家還無法用某一個標準去考量狗皮膏藥。因此,就算有些醫院可以自己生產狗皮膏藥,但因為拿不到自制劑批準文號,拿不到生產許可證,也被禁止生產。
另外真正的狗皮膏,傳統工藝制作狗皮膏工藝復雜,人工炮制,成本很高,對制藥技術的要求苛刻,需要的藥材就有二三十種之多,這些中藥材需要經過專門的工藝處理才能使用,非技藝超群的大家,不敢涉獵狗皮膏。
另外有些人會說,好多中成藥的生產成本很低呀?為什么要買那么貴?比如黃塔寺膏藥,生產成本每貼只有幾毛錢,實際售價卻上百元,這不是奸商嗎?其實消費者看到的只是生產商和終端的價格差別,卻忽略了中成藥的運營成本,在這個商業社會,再好的東西,如果沒有良好的運作,也是會逐漸消失在公眾視野的,但是要維持產品的運營,維持其運轉的各個環節都是需要大量資金的,別忘了,這些也是要算在產品售價里的。

化解珍貴中成藥無奈消失難題,藥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是關鍵
珍貴中成藥如狗皮膏的傳承者約定俗成的身份是工匠,而非藝術家。相應的,消費者對這類商品給出的錨定價格,通常也只是針對其材質、成色等,至于技藝加成和文化加成等附加值,在普通消費者心目中所占比重太小了。因此創新是老字號得以傳承持續發展的最重要因素。首先,營銷手段需要創新,利用電商等新興渠道宣傳銷售;其次是管理創新,大部分老字號還停留在家族式管理,要引入現代管理方法;最后需要技術創新,口味、包裝都要迎合現代人的喜好。
另外,化解狗皮膏類珍貴中成藥越來越少的難題的關鍵,一方面國家應該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勵生產高效的藥物,保障國民身體健康;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的中藥藥企,應像同仁堂、廣譽遠、一代宗師一樣,將文化傳承作為己任,承擔起中醫懸壺濟世的社會責任,把研發生產好藥作為主要責任,而不應該為了利益,舍掉初心,去做一些高價高利潤的藥品。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已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