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條個人信息100元就能買到
原標題:兩萬條個人信息100元就能買到
喂,要買保險嗎?喂,要做廣告、頁面、微信推廣嗎?……你是不是經常接到這樣的推銷電話、騷擾電話、詐騙電話,對方直呼名字,對你了如指掌?近日,南京六合公安分局破獲一起侵犯公民信息案,涉及個人信息數百萬條。
通訊員 六公宣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顧元森
企業每天接到幾十個騷擾電話
今年6月底,六合公安分局金牛湖派出所、龍袍派出所分別接到轄區企業負責人報警,稱每天都接到二三十個電話,內容無非就是推銷房地產、個人貸款之類的。報警人認為,自己的個人隱私可能被泄露了。
接警后,分局網警大隊聯合多家派出所調查,發現有人通過QQ群、郵件等形式,將公民的個人信息在網絡間相互傳遞,并發現大量的個人信息經網絡出售。警方通過半個多月的摸排取證,將目標鎖定在南京一科技公司的一名員工身上。之后民警調查后發現,不僅僅這一名員工在網上交換公民個人信息,還有一個QQ群,里面幾百人都在參與公民個人信息交換。
在調查這個QQ群時警方發現,群里十幾人都是該公司的員工。6月16日,警方對這家公司進行了突擊搜查。搜查過程中,警方發現了大量寫有企業、單位、部門名稱、地址、法人代表、負責人及其手機號的紙質文檔。此外,公司內的10多臺電腦里,也有大量涉及企業法人信息、街鎮領導、村干部信息的電子文檔。
數百萬條個人信息堆滿了半間屋
警方將該公司內所有的紙質文檔及10多個電腦硬盤帶回,堆滿了半間屋。事后,光是進行檢查、統計,就耗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結果顯示,這家公司所掌握的企業及公民個人信息多達數百萬條。據公司負責人李某交代,他原本供職于另一家網絡公司,在原來的公司,他們有很多客戶的信息資料,他發現這些信息的價值之后就偷偷復制了一份,然后辭職自己開了公司。他的公司在新員工上班后都會進行統一培訓,培訓他們怎么打電話,怎么收集客戶資料,到哪去和別人交換信息等等。
而公司員工表示,他們公司為了推廣自己的網絡平臺搭建業務,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企業法人信息,然后挨個打電話。一旦對方表現出合作意向,就會有專人跟進。員工表示,起初他們會花一兩百元,購買少部分公民個人信息文檔,之后,再在QQ群里與他人免費交換,形成資源共享。
經查,這家公司在短短三年內,通過倒賣和交換公民個人信息,成功辦理公司業務獲利近400萬元。警方隨即將公司負責人及員工共8人抓獲。后又順藤摸瓜,兩個月內將與該公司員工交換公民個人信息的7人分別抓獲。
100元就能買到兩萬條信息
民警從嫌疑人李某處取得突破,又順藤摸瓜并確定了另一名嫌疑人張某。查獲的電腦中,民警發現張某以100元的價格,購買了60多個文檔,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公民個人信息,主要包括個人姓名、地址、單位名稱、職務、聯系方式等共計2萬多條。100元買20000條信息,這樣算下來一條信息還不足一分錢。
據張某交代,他供職于一家凈水器推銷公司,2017年以來,他通過QQ群功能,查找需要交換企業資料的交換群,進入后與群成員私聊,單線交換信息,得到信息用于企業話務員推銷使用,另外也可以通過掌握的信息與其他人交換或者變賣。現代快報記者從警方了解到,此次查獲的QQ群里網友們各種職業都有,此次涉案的人員中還有房地產銷售、汽車4S店銷售人員,甚至可能有一些從事詐騙的人。
警方提醒
倒賣50條敏感信息可定罪
部分商家誤以為客戶信息只要不進行販賣,就不會構成犯罪,為規避法律風險,他們甚至授意員工盡量去交換信息而不是購買信息。警方表示,法律上交換信息等同于購買信息,都是違法行為。
民警表示,涉及到公民個人的征信信息、財產信息、家庭信息等敏感信息的,出售或非法提供給他人達到50條,就構成犯罪;涉及到公民個人的住宿信息、通話信息、個人身體健康信息等可能影響公民正常生活的財產信息、財產安全的,出售或非法提供給他人達到500條就構成犯罪。企業以非法獲取公民信息的方式,盈利達到5萬元就構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