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能買到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購物指南 > 正文

購物指南

原創新手第一次買茶具,該注意什么?整套好還是散件好?

nalinengmaidao2024-01-02購物指南227
接觸過一位新茶友。她的名字里,帶一個鹿字。某天,閑逛直播間,看到一家專門賣手繪茶器的。看上了一組琺瑯五彩對杯。值得一提的是,畫片上的圖案,剛好是靈動的小鹿。茶杯之上,構圖畫面感極佳。只一眼,那位茶友就

接觸過一位新茶友。

她的名字里,帶一個鹿字。

某天,閑逛直播間,看到一家專門賣手繪茶器的。

看上了一組琺瑯五彩對杯。

值得一提的是,畫片上的圖案,剛好是靈動的小鹿。

茶杯之上,構圖畫面感極佳。

只一眼,那位茶友就特別喜歡。

于是,爽快下單買了那組林下鹿的五彩對杯。

按商家介紹,他們是源頭手繪,所以這樣品相的杯子,能做到比市場價低一大半,成交價只要358元。

聽完這番話,茶友心底還挺高興,以為自己是撿漏了。

但收到貨后,她傻了眼。

因為她拍下的杯子,并非所見即所得。

反復看了又看,就是沒有那天在看直播時,一眼就愛上的驚喜感。

心里總感覺,圖案畫得好像不是同款。

后來,經身邊懂行的熟人提醒,才知道自己真正拿到手的那組茶杯,并非手繪,而是單純工藝貼花。

難怪細看起來,質感差了一大截。

要知道,在景德鎮茶器里,手工繪畫的匠師工價很貴。

特別是那些細膩的工筆畫。

要一筆一劃,筆觸極為細膩,才能叫工筆。

畫滿畫面,需要足夠耐心,很考驗工夫。

考慮到后期燒窯后,還有破損率,最終能完美燒出來的工筆手繪圖案的茶杯、蓋碗、茶壺、壺承等,價格都不會便宜。

隨便潦草糊弄的用貼花圖案,冒充手工,賺取高價,簡直不要太坑人!

新手買茶具,當你遇到自己此前從未接觸過的新領域時,要多加謹慎。

入門級茶客,買茶器其實不倡導要買多貴、多好的手工作品,而是根據自己的使用需求去選擇。

從過來人的經驗看,以下特意整理出來的5點新手指南,值得細看。

一、 入門級功夫茶具,準備起來不難。

基礎三件套就行。

包括主泡器(推薦用蓋碗,更百搭)。

包括分茶器,即,用于盛湯分湯的公道杯。

也包括喝茶的杯子。

最簡單的搭配,就是白瓷蓋碗、玻璃公道杯,外加瓷質小茶杯。

一整套下來,哪怕預算不過百,也能買到合適的練手百搭款。

白瓷蓋碗,材質細膩,釉面光滑,不吸附茶香茶味,也不存在一壺一茶的繁瑣要求。

只要每次泡茶后,及時洗干凈,泡遍六大茶類都沒問題。

公道杯,是蓋碗的黃金搭檔。

逐道沖泡功夫茶,將茶湯倒進公道杯后再慢慢分入小茶杯內細品,更顯儀式感。

至于茶杯,一般獨自一人泡茶喝,用主人杯就行。

但建議另外備幾個同款小茶杯,方便待客使用。

二、茶具該買整套的,還是散裝的?

沒有硬性要求,看自己的使用習慣。

成套搭配在一起的茶器,最方便的地方,就是風格統一。

布置茶席時,不必分心去考慮整體搭配。

但成套買入后,后期萬一打碎套裝內的茶杯或者公道杯,再去補齊同款有一定難度。

另外,就像穿衣打扮那樣,每天在茶桌上都對著同一組花色的茶具,容易審美疲勞。

整套用久之后,下一次再打算換新時,全套的杯杯盞盞徹底閑置,實在可惜。

而單獨購買的茶具,更突出個性美。

有時,將不同款的茶具搭配在一起,能碰撞出別樣美感。

比如,青花蓋碗,搭配郎紅公道杯。

比如,柴燒蓋碗,搭檔一組茶末釉色的陶瓷茶杯。

比如,白瓷蓋碗,配一組天青色的仿宋高足杯。

每天在步驟茶席時,根據自己當天的心情,翻找茶具柜內的器皿。

這種搭配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放松。

三、茶器上的圖案,如何分辨是不是手繪?

看筆觸細膩程度。

貼花、印花、轉印出來的圖案,畫面整體是偏粗糙的。

尤其是一些低端貼花茶具,還能看出網點。

要是貼花后,沒有用透明釉再封層。

伸手觸摸,還能摸出表面粗糙不平的痕跡。

另外,印花貼花出來的圖案,缺乏個性。

清一色橫平豎直,都一模一樣。

當你同時買了一組茶杯,或者配套買入同色蓋碗或者茶杯后。

不妨仔細對比畫面的細節。

你會發現,它們就像統一模具刻畫出來的,分毫無差。

這樣的畫,怎么會是人工手繪而成?

不過,即便是手繪,也分作畫水平高低。

需要靠鑒賞力分辨。

如果是學徒工畫出來的圖案,簡單畫兩筆竹子,連控筆線條都不穩。

仔細觀察時,能看出極大的審美差別!

四、貴的蓋碗和便宜蓋碗,有區別嗎?

當然有區別。

方方面面,都有不同。

包括泥料。

普通白泥、高白泥、仿古泥、骨瓷、玉泥、羊脂玉泥等,底料不一。

包括制坯。

傳統手工拉坯、利坯出來的器物,人工費更貴,而機器注漿倒模,流水線生產的,成本更便宜。

包括畫工。

在瓷器上作畫寫字,是技術活。

在景德鎮,有專門的畫師與寫字匠,專門在陶瓷上進行創作。

有加手繪圖案的,比純白素色的蓋碗更貴。

而圖案大小,花紋密集,耗時不同,畫工不同,也有工費差別。

包括調制釉水與上釉。

要想燒出特定顏色的釉彩,要混制釉水時,就極為考究。

各方面的材料配比,多一分,少一分,都會帶來色差。

另外,在上釉時,如何能確保均勻上釉,厚薄統一,背后也要技術。

最后,就是進窯燒制。

氣窯、柴窯等,燒一次窯的成本不同。

低溫瓷,高溫瓷,燒制成本有別。

為了降低瑕疵損耗,需要有專門的燒窯師傅看著火候。

從一捧泥,到最終燒出作品。

中間經歷的多道基礎工序,都能拉開一個蓋碗的定價差距!

五、哪種蓋碗泡茶比較實用?

要自己上手試過,才能知道答案。

容量上,別買太大。

標準110毫升,大小適中,最容易上手。

太小或者太大,都不妥。

尤其是太大的蓋碗,意味著碗口直徑很寬。

自己伸開手,抓握在兩側時,很是費勁。

這種單手不容易拿穩的大蓋碗,等到實際泡茶時,根本沒法駕馭。

另外,為了防止燙手,蓋碗要選敞口的,碗沿寬一些的。

碗沿寬,更隔熱。

用三指握碗法泡茶時,抓在碗口邊沿,能避免接觸滾燙碗身,更能降低燙手風險。

而敞口的蓋碗,利于投茶。

哪怕遇到條索粗壯的老叢水仙, 或者是梗葉蓬松的壽眉散茶,也能順利駕馭。

很多時候,新手買茶具,沒有太高要求。

更多是憑感覺入手。

看到自己喜歡的、合眼緣的。

再一打聽,價格也合適,就將其買入手中。

等到后期,家里的茶具越攢越多。

才會開始慢慢關注精品。

寧缺毋濫,以免買到不實用、不適合的閑置品,白白占著浪費地方。

為此,新茶友在買茶具時,不妨在心底定下這樣的標準。

以實用為上。

那些除了好看以外,毫無是處的茶器,不買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