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佩戴口罩?來看看你戴對了嗎?
如今,口罩已經成為普通公眾防護病毒,抗擊新冠肺炎的最重要“武器”。
那么普通公眾應該怎樣佩戴口罩?
口罩在使用過程當中,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怎么選?一次性口罩還是N95?
眾所周知,口罩種類很多,包括普通棉布口罩、一次性口罩和N95口罩等多種,而不同種類的口罩根據功能又有細分。不同人群在不同場合,應根據不同需要,選擇佩戴合適的口罩。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這既節約了醫療資源,對于自身防護和身體健康也有很積極的意義。
首先是普通棉布口罩,日常生活當中,不少人平常出行也會佩戴這種口罩,但是在新冠肺炎時期,這種口罩由于中間沒有過濾層,對于病毒等小顆粒的防護效果并不好,因此目前并不推薦佩戴。
其次是公眾最常接觸的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兩者盡管外觀相似,但兩者的技術指標和構造標準依然有所差異,醫用外科口罩保護級別,要高于一次性醫用口罩:具體來看,普通公眾在外出購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等場景中,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即可,但如果去醫院就診,去通風較差的場所,或者售貨員這樣大量接觸社會人群的職業,就需要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最重要的還是根據場景選擇。
而近來幾乎被貼上魔幻色彩的N95口罩,是更加專業的防護產品,適合高風險暴露人群。但反過來說,口罩越密閉,呼吸阻力增大得越明顯,呼吸起來就越費勁,對于普通公眾來說,尤其是一些有呼吸系統、心腦血管基礎性疾病的老年人,長期佩戴N95口罩會導致呼吸不暢,甚至引發缺氧,實際上是不需要佩戴的。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還有一種帶有呼吸閥的N95口罩,這種口罩盡管可以緩解N95口罩長期佩戴的呼吸不暢問題,但對于呼氣反而是開放的,病患人群在佩戴這種口罩后,反而增加了其他人患病的風險,甚至成為“移動傳染源”,也是不建議佩戴的。
怎么戴?與面部完全貼合很重要
如何正確佩戴口罩?與其他防護用品相似,口罩也分為正反和上下兩面,首先應該分清的是正反面和上下方向:顏色較深的一面為正面,口罩反面的顏色較淺一點;從材質來說,一般用手摸起來質感比較光滑的是反面,而摸起來有摩擦感的則是正面。
佩戴的時候,應注重密合性,特別是鼻梁,兩腮,下頜(下巴)處有無泄露。簡單檢查可通過目視結合深呼吸的方法,即佩戴好口罩后觀察口罩與臉面部是否完全貼合,上述部位有無縫隙,如果沒有鏡子,也可以通過深呼吸的方式,感受急速呼氣或吸氣過程,有無口罩漏氣,保證口罩與面部完全貼合,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此外,為了起到全面的保護作用,在佩戴口罩之前,應務必將雙手清洗干凈以后,再進行佩戴,在佩戴時,也不應該先折疊再佩戴,因為這樣可能會造成口罩局部漏氣,正確的方法仍然是先佩戴再折疊,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貼合面部。戴好口罩以后,就盡量不要觸碰口罩外部,也不要隨意掀開口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感染。
一次性口罩的使用壽命有限,很多口罩摘下來以后就成為了垃圾,如何正確的摘掉口罩呢?摘口罩的時候,手指盡量不要觸碰前面的污染面,直接摘掉耳掛即可,摘下口罩以后,應該首先去洗手,然后再處理廢棄的口罩。對于普通公眾而言,如果外出接觸風險較低,口罩正面朝下對折以后,直接扔到垃圾桶內,然后按照分類處理即可。
雖然佩戴口罩,但口罩并非萬能產品,一些必要的生物行為學控制也很關鍵;例如并排而坐的人正在發熱咳嗽,這時我們應該扭頭側臉,只要沒有吸入飛沫,攜帶病毒的飛沫在幾秒鐘內就會被空氣稀釋了;如果還不放心,可以用左右臂輕輕擦拭觸碰口罩邊緣,這樣可以更好的規避風險。
怎么用?口罩能否重復使用
隨著疫情持續發展,市場上N95(KN95)、醫用外科等防病毒口罩依舊緊俏,不少家庭中的口罩庫存即將見底。于是,網絡上開始流傳將使用過的口罩放到鍋里蒸,放進水里煮,放在紫外燈下烤,噴上酒精消毒再晾干等重復利用的“妙方”。
這些方法是不可行的,無論是N95還是醫用外科口罩,它們實現“防病毒”的手段都是依靠“過濾層”吸附、阻隔病毒等微顆粒(氣溶膠),而過濾層主要由聚丙烯熔噴超細纖維構成。根據設計要求,口罩要在實現較好阻隔效果的同時保證令人舒適的通氣性,其對醫用口罩的吸氣阻力一般不能超過343.2帕斯卡(Pa),日常防護型口罩吸氣阻力小于135帕斯卡(Pa)。
因此,口罩過濾材料往往要經過“駐極處理”,使其攜帶微量的電荷,從而在比較蓬松的情況下仍能有效吸附空氣中的各種微粒。
口罩生產過程中采取的消毒方式是環氧乙烷氣體消毒,普通家庭無法實現。況且口罩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吸收人體呼出的水蒸氣,逐漸造成過濾層的電荷流失、吸附能力下降,即使進行消毒、晾干也無法恢復,再使用起不到很好的防護效果。在當前的疫情條件下,不應提倡對一次性防病毒口罩的消毒再利用。
雖然醫用外科口罩和醫用N95口罩都是“一次性”的,但從設計者的角度看,除非是去醫院、大型超市或接觸疑似病人等高危場所,普通人并不需要用一次防護口罩就扔掉,完全可以使用兩三次,從而減少口罩資源的消耗。
也有一些網友采用自制口罩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模擬口罩的三層結構,在兩層布料之間,加入保鮮膜作為防護層,然后縫制而成,但這種方法也是不可取的。這是因為口罩的生產過程必須注重消毒,對于中間過濾層材料的選擇也比較嚴格,用保鮮膜作為過濾層,不僅防護效果不佳,還可能引發呼吸不暢,是不值得參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