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臺賣奢侈品靠不靠譜?
原標題:電商平臺賣奢侈品靠不靠譜?
騰訊自成立以來,就對電商做了多番嘗試,可惜每次都是敗興而歸。如今,又有消息稱騰訊再一次向電商下手,想利用其龐大的社交網絡來吸引奢侈時尚品牌入駐微信應用。
據了解,法國奢侈品牌瓏驤(Longchamp)和英國博柏利(Burberry)已經開始在微信上銷售手提包和服飾。路易威登旗下紀梵希(Givenchy)和迪奧品牌也在微信平臺上通過閃購做了測試。
其實,很早之前淘寶和京東就已經嘗試做奢侈品了,可是都遇到假貨問題,京東甚至鬧起一陣風波。如今,騰訊也做奢侈品,這一次是否又以失敗收場?巨頭們紛紛觸手奢侈品,是不是說明電商是能做奢侈品的,只不過還沒找到可行的方法?
奢侈品電商的基礎已在
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在線交易額預計將達到人民幣6萬億元(約合8700億美元)。阿里旗下網站在2017年處理的電商交易額超過5470億美元,超過了eBay和亞馬遜的交易額總和。
而2016年,全球個人奢侈品銷售額為2390億歐元(約合2670億美元),同比持平,但中國消費者在全球奢侈品上的支出首次下滑。造成這樣的原因不僅是電商市場越來越火熱,奢侈品的傳統銷售渠道的銷售額也有所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奢侈品廠商想利用電商渠道來拓展銷售也情有可原。
中國電商老大阿里巴巴一直都在嘗試吸引奢侈品品牌在其網站銷售商品。例如與魅力惠合作,為那些沒有在阿里網站上開店的品牌提供閃購活動;如手表制造商豪雅、珠寶商潘多拉(Pandora)等平價品牌以及化妝品公司已在天貓上開店。但是,仍然有很多奢侈品品牌對阿里、京東等電商還在觀望中,不敢輕易下手。
馬云為奢侈品品牌入駐電商平臺做了嘗試,可以說奢侈品在電商平臺發展的基礎已經有了,騰訊的舉動也是符合趨勢的。
奢侈品在電商平臺的問題
盡管電商平臺相比傳統的線下銷售渠道有很大的優勢,但是還有一些因素在阻礙中國奢侈品在線銷售的發展。
首先,可以看到的是價格。中國電商的習慣是打價格戰,對商品進行打折銷售,而提供全價銷售的奢侈品電商很難吸引用戶的眼球,而且購買奢侈品的消費人群大多對價格不敏感,如果奢侈品電商也跟著打折扣,勢必會傷害品牌的價值;即便是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他們更傾向于出國旅游并且在國外購買同樣但價格更便宜的商品。
其次,奢侈品電商要面臨假貨和仿造品的問題,這也是阿里和京東一直想要解決的問題。在公共平臺,銷售奢侈品的經銷商有很多,卻往往良莠不齊。有些賣的是正品,有些是非正常渠道產品,有些干脆賣起假貨。這導致奢侈品品牌名譽受損,也對消費者形成負面效應。
再者,奢侈品電商銷售的用戶體驗度不高。在線下實體店,消費者可以享受到尊貴的購物體驗,而且商品摸得著、看得到,這是電商平臺不容易做到的。而且,奢侈品價格都比較高,如果發展電商銷售的話,單純商品的使用價值難以支撐起奢侈品的溢價。
綜上所述,即便通過電商平臺銷售提高了銷售額,但是拉低了品牌形象,降低了體驗,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到目前為止,奢侈品品牌對電商還在觀望中。
電商應該如何賣高檔貨?
電商平臺的便捷其實是很受消費者歡迎的,對于奢侈品的消費對象來說也是如此。剛才在上面提到的問題,其實都是可以解決的。元典科技小編認為,奢侈品的電商銷售不應該放到京東、淘寶天貓等公共平臺上,而是應該擁有自己的專屬平臺,就跟不能把地攤貨跟奢侈品放在一起一樣的道理。
一個專門賣奢侈品的電商平臺,例如××名店,只做廠家店。一個品牌只有官方獨家供貨商,沒有第三方,沒有經銷商,這樣就解決仿品和假貨的問題。
在用戶體驗上,首先,運輸不能依托快遞公司。你想想,幾十萬的項鏈,用20多元的順豐快遞,你覺得靠譜嗎?那么,最好有一個奢侈品專門服務人員完成最后一步與客戶的接觸,這個服務人員可以是顏值高的帥哥美女,開著豪車,在約定時間送到用戶家中,或者把產品包裝得更精致,再彬彬有禮的完成送達,給消費者一種貴賓級的體驗,這才是一家名品店應該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