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在哪里買藥更有保障?
作者:尚鋒
經常聽人講:網上藥店的價格便宜,就是怕質量有問題,太遠不好維權;實體藥店藥品雖然價格有點貴,但是質量有保障!
類似說法上一次出現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當時正值醫藥零售市場正式對民營資本開放,老百姓、益豐等一大批社會藥房正式走上前臺,獲得眾多百姓的歡迎,也引發傳統藥房及其擁護者的反感,并以看似公平的語氣,說出國營藥房服務差一點,價格高一點,品種少一點,但是質量有保障;民營藥房服務好一點,價格低一點,品種多一點,就怕賣假貨。
其實,真貨還是假貨,大可發現一起,舉報一起,自有監管部門去查處,需要一棍子打死別人嗎?或者說,當初說這些話的人,本身就已經意識到,在競爭面前,自己已經無能為力,只能用一些莫須有的事情來進行抹黑,企圖延緩自己的衰敗。
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猜想,抹黑沒有阻止民營藥房快速崛起的步伐,現在的藥店圈頂流,除一家國字號的國有藥房外,其他上市藥房都是當初被暗指賣假藥的民營企業,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證明:絕大多數老百姓可以在實踐著識別出了真相!
回到主題:線上與線下,在哪種類型的藥店購藥更有質量保障。在這里我們需要厘清一個基本概念:線上與線下是現行政策要求聯系在一起為一個主體的。每一家線上藥店,都必須有一家實體藥店才可以申辦。換句話來說,國家監管部門對實體藥店實施的監管措施,同樣也適用于線上藥店所依托的線下藥店。
同時,線上藥店在按照線下藥店的標準進行質量管理,并接受監督檢查,還需要特別按照線上藥店的標準進行質量管理,以及接受相應的監管,也就是說,從監管的角度來說,與線下藥店相比,線上藥店被監管的力度更大。
此外,由于線上藥店與客戶之間的聯系全部都是通過線上銷售系統完成的,而且還涉及到交易平臺、銀行或者資金平臺、物流系統,也就是說,在理論上,不管是購進還是銷售,線上藥店的每一筆業務都可以被追溯,其被監管的范圍屬于100%全覆蓋,且不可造假或者銷毀數據,或者說,即使本身的數據被銷毀,也可以通過相關平臺的數據印證交易情況。
而線下藥店,由于交易是在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情況下完成的,加上現在很多人并沒有索取、保存票據的習慣,如果遭遇到藥品質量等問題,即使投訴到監管部門,那也需要調查了解,不像線上藥店那樣,可以過程一清二楚,店家想狡辯都沒有辦法!
當然,也有一些店家以非藥品冒充藥品,或者夸大宣傳,或者在普通食品中非法添加藥品,再宣傳具有某種特殊功效。其實,這種問題一直屬于監管或者被打擊的重點!這些門店,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其實都不是藥店。
同時,從監管的角度來說,監管部門要想對這些非法行為進行查處,只需要舒舒服服地坐在辦公室里面,簡單搜索一下相關關鍵詞,就可以找到違法犯罪線索及證據了,而要是這些違法行為發生在實體門店,則多需要實地檢查發現或者被害者投訴舉報,查辦的成本太高,難度也很大。
所以,大家認為,到底是在線上還是線下購買藥品更有保障呢?如同多年前的那種類似的言論,其實,當下言論的產生,也主要是因為有人認為自己在這場競爭中已經或者注定將處于劣勢,所以不得不靠這種手段來企圖延緩這個進程而已。
未來的結局,前車可鑒,我們可以一起來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