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人士看過來——西瓜選什么、怎么選、怎么吃?
夏天怎么可以沒有西瓜!
曾經有個世紀難題困擾過我,我們見過冬(東)瓜、西瓜、南瓜,但卻好像沒有北瓜?當然,這個問題我現在也沒搞懂,容我先吃口西瓜冷靜下。▼……好甜!果然夏天沒有西瓜不行呀TAT

今天這篇文的主角就是這塊大西瓜啦!我國是世界上西瓜種植最多,面積最大的國家,當然也是吃得最多的。據2016年的數據統計,世界西瓜產量大概在1.17億噸,我國的產量大約有800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接近70%。而且!這70%幾乎是全部內部消化掉了,出口量只有不到0.1%……▼每次提到西瓜的產量和價格問題,就不得不cue一下日本友人……

雖然擁有巨大的需求,但巨大的產量實際上讓很多普通家庭也能在夏天享受到便宜好吃西瓜,在西瓜旺季,經常幾塊錢就能美美地吃上一大塊香甜美味的瓜。

而作為一個西瓜狂熱愛好者,艾路和家人每年夏天都會往西瓜上投入一大筆經費,幾乎到了每天不吃就渾身難受的程度……▼被艾路稱為土豪瓜的麒麟8424,這一半就要50多了

以前現在市面上的西瓜品種繁多,就艾路見得吃得比較多的幾種給大家做個簡單介紹。
黑美人瓜
便宜好吃的瓜有什么推薦的?黑美人瓜你絕對值得擁有!

黑美人瓜身是長橢圓形的,瓜皮呈墨綠色,條紋不明顯,甚至有些通體黝黑的都看不到紋路。通常個頭不算大,艾路胃口大的時候獨吞一個不算很難,皮稍厚,瓜肉紅,籽黑且多。

艾路以前在大學的時候吃的最多的瓜種就是黑美人了,每次都會買2、3個,切半和室友分了挖著吃,上市時間大概是在每年5月左右。一般來說黑美人大量上市的時候,價格經常能來到1、2塊錢一斤,非常便宜~▼以前學校的小超市還經常打折,幾塊錢買一個不是夢

會挑的前提下,黑美人的甜度可以非常高,加上低價優勢,可以說這個西瓜承載了我大學時代一段很美好的吃瓜回憶。PS:如果非要挑缺點,可能就是它的皮偏厚且籽多吧,對于不喜歡吐籽的朋友來說,就不太建議選黑美人啦。
麒麟瓜
近些年來比較火的一種網紅瓜。

麒麟瓜最為人稱道的特點就是皮薄產肉量高,我們在切它的時候只需要拿刀輕輕一碰,瓜皮就會裂開,接下來將果肉掰開即可。瓜肉偏粉嫩,不是特別紅,但它的甜度相當高,口感特好,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因為麒麟瓜屬于早熟瓜,它的上市日期也比較早,在深圳這邊基本上4月中下旬就能看到水果店在陸續上架了,能夠比較早地搶占市場~此外,說到麒麟瓜就不得不提8424這個名號。深圳這邊的麒麟瓜的定價通常是4-5塊左右,但這個標有8424的麒麟瓜卻一般都要賣到6-8塊,也是被艾路一家戲稱為土豪瓜。

每次買瓜,看著一半瓜輕輕松松飆到幾十塊錢,著實讓我肉疼……但確實又會發現它確實比一般麒麟瓜還要好吃,貴點也忍不住下手。

甘美瓜
第一次買甘美瓜是在百果園,當時買的商品名叫甘美皇,價格接近10塊錢一斤。

它的果肉是亮紅色,很多果肉中心部位會有一點開裂,口感偏脆硬,西瓜味濃郁,最關鍵的是甜度!真的齁甜!

后來也有再在市場上見到甘美瓜,但商品名多為甘美4K或者甘美西瓜,似乎比較少見到甘美皇。我們還經常能在瓜皮上看到站神的標簽,據說是因為能站著生長,也因為其肉質緊實,皮雖薄卻能站人不會爆開(麒麟瓜表示這是擺拍)。▼甘美瓜也是我非常喜歡且常購的一個品種,旺季的時候比土豪瓜要便宜一些

甘美瓜也屬于比較早熟的瓜種,上市時間麒麟瓜和麒麟瓜差不多,當麒麟瓜大量出現的時候,往往甘美瓜也很多。
甜王西瓜
名字聽著就給人一種很厲害的感覺!

甜王瓜的出產季是在5月下旬(現在還比較少見),瓜的個頭大且圓,花紋呈墨綠色,非常漂亮~其瓜肉顏色也是比較亮的紅色,肉質脆嫩細膩,纖維少,很好入口,甜度高,汁水多。不過因為籽多,且多為黑色大籽,女票不是很喜歡,我家也就買得比較少。
帥童西瓜
因為女票喜歡吃無籽瓜(其實她說不能接受黑籽而已),所以一眾無籽瓜也是我家常購的,其中回購次數比較多的是帥童瓜。

帥童瓜是無籽瓜的雜交品種,其特點就是無籽,籽少且多為干癟白籽,吃起來口感脆爽,甜度頗高。

不過帥童瓜在這邊不算是常見的品種,市場幾乎沒有見過,僅用公司發的購物卡買過(專屬平臺)。而從味道和口感上看,帥童瓜雖然沒有其他瓜種那么出色,但也算能打——個頭不大,甜度尚可,沒啥籽,價格便宜,性價比杠杠的。
寧夏富硒瓜
產自寧夏的大西瓜,別名很多,壓砂瓜、硒砂瓜、沙漠瓜指的都是它,深圳這邊則叫壓砂瓜比較多。通常每年看到壓砂瓜大量上市的時候,我們就會知道秋天已經來了,西瓜季接近尾聲了。

壓砂瓜在今天講的這些瓜里面體型應該是最大的,通常每個都有2、30斤,像個大冬瓜,基本夠一大家人吃。它的果肉顏色較淡,有著其他瓜種難以比肩的沙瓤,這也是它壓砂名字的由來。壓砂瓜的種植跟其他瓜種有些不同,種植的田地往往會鋪上厚厚一層小石子,因而壓砂瓜也被稱作石頭里蹦出的瓜。

口感上,壓砂瓜除了特有的沙口感,甜度也是很高的,并且也是屬于多汁的類型,喜歡沙瓤的朋友應該會非常喜歡壓砂瓜。但是,壓砂瓜的缺點也比較明顯,就是籽多!還是那些黑黑的,硬硬的籽,跟黑美人有的一拼。

除了這些,還有艾路吃得比較少,但同樣是優質品種的比如金津、黑皮、美都、小蘭(黃瓤)、翠玲、墨童、紅玉等等,歡迎有經驗的值友在評論區討論互動啦!
買瓜何必測先運勢?
別人買瓜一挑一個準,你買瓜像測今日運勢……

一直以來困擾眾多吃瓜人的問題里,如何挑個甜瓜絕對是排名第一的。上面介紹的瓜理論上都是甜度很高的,但在實際的試吃中我們會經常碰見不熟、不甜、不好吃的情況。以前啥都不懂的時候,覺得挑瓜像玄學,好像每個瓜發出的聲音確實不一樣,但最終買的時候還是像抽獎,甜不甜隨緣~▼如果店家足夠靠譜,我們還可以選擇讓他幫挑

后來慢慢摸索著,學到了一些正兒八經的挑瓜技巧之后,我居然也能實現穩定挑到甜瓜的夢想!
看瓜臍——越小說明瓜越熟!
瓜臍就是西瓜屁屁~這個圈越小,說明瓜長得越好,熟度越高,自然也更好吃。那么現在你能判斷出這些瓜里,哪些更熟嗎?

黃皮——貼地,曬不到太陽的部分,越小越好!
我們在挑瓜的時候總會發現瓜皮上有一塊黃白黃白的皮,這個地方其實就是瓜臥在地上,曬不到太陽的地方。正常來說,我們挑瓜的時候,選黃皮更少,更黃(而不是白)的,它的甜度會更高。

拍——不是玄學!學會拍很重要!
很多人會通過拍瓜來判斷一個瓜的好壞,甚至被外國人調侃為這是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如何正確地拍瓜?首先將瓜托起

用手輕拍瓜的側邊

聽到飽滿的咚咚聲,說明這個瓜有很大概率是保熟的
那些不太靠譜的挑瓜方法——
· 曾經看到有一個挑瓜秘訣:挑瓜蒂彎的,甜。但實際上在現場看瓜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少會有長且完整的瓜蒂,不是偏短就是很少彎曲。再后來看到果殼的科普,才知道這個方法其實不那么科學。所以我們看瓜蒂的時候,盡量選飽滿,能掐出汁的就行,說明這瓜還比較新鮮。▼瓜蒂彎不彎其實跟西瓜的甜度沒有直接關系

· 紋路深淺是不是判斷西瓜好壞的標準?其實這個問題我也懷疑過。像麒麟瓜就是有漂亮紋路的代表瓜種,而黑美人則是典型的模糊不清品種……所以實際上這個方法不一定靠譜,大家慎用~▼兩個不同品種的瓜,你可以肯定左邊的就一定沒右邊的好吃嗎?

如何科學吃瓜?
西瓜怎么吃?當然直接吃啊廢話!其實吃瓜還是有蠻多要點的,這里提幾點,給大家講講科學吃瓜指南——
吃之前記得冰一下,冰過的西瓜會更甜哦!
這可不是玄學。原因就是果糖的甜度會隨著溫度變化,在低溫的環境下,西瓜里豐富的果糖會讓它變得更甜,更好吃~所以買回來的西瓜忍一下,放進冰箱冰鎮一下,你就會收獲一份更甜更好吃的西瓜~▼套袋+保鮮膜是西瓜進冰箱的標配哦

隔夜西瓜不能吃!
冰鎮雖好吃,但也要注意開封過的西瓜冰鎮時間不宜過長。近幾年的經常有吃隔夜西瓜導致急性腸胃炎的報道,因為切開的西瓜往往表面有很多細菌,長時間在冰箱放著并不代表細菌會停止活動,反而他們會因為西瓜表面豐富的營養物質而瘋狂滋生……▼最近這類新聞還是蠻多的

西瓜高糖,要少吃?
很多人對于西瓜都會有高糖的擔憂,畢竟西瓜那么甜——

實際上有人做過檢測,因為西瓜的含水量很大,100g西瓜的熱量僅有25千卡,含糖量大概是5.8%,比很多水果比如蘋果、葡萄、香蕉等水果都低。同時,西瓜的GI值(升糖指數 )有72,雖然屬于高升糖水果,但他的碳水占比很低,GL值(血糖負荷指數)僅有3.6。所以,只要注意量,西瓜完全可以放心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