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游要買什么保險呢?
題主這么一問可以把整個境外旅行保險都給絮叨一遍。
先來說一說為什么強制購買相關保險
境外旅行與境內旅行的區別在于:游客在境外突發疾病或者意外,緊急治療的醫療費用需要自行承擔,不能通過醫保、普通商保報銷。
很多人認為摔個跤花不了多少錢,但切記,不能拿國內的醫療標準來衡量未知地未知疾病的醫療費用。
在醫療體系發達的歐美國家,意外摔傷、突發疾病等所產生的醫療費用跟國內醫療標準不在一個檔次。輕微摔傷還好,簡單治療,即使比國內貴幾十倍也不會成為太大的經濟負擔,但如果是嚴重摔傷或突發疾病,以國內的治療費用乘N倍,就不是所有人都能一笑了之的,等治療結束看看賬單,難免心如刀割。
如果過了危險期需要轉運回國,就又是另一筆費用。以較嚴重的脊柱損傷為例,在轉運時必須平躺,如果用民用飛機轉運就需要改裝6-8個普通作為來安置擔架;如果是突發腦於血或更嚴重肢體損失,必須在旅行地治療穩定后才能轉運,選擇何時轉運以及轉運方式都需要深思熟慮,是精神和經濟的雙重考量。
發生意外或突發疾病的可能性低,但是一旦在境外發生疾病需要就醫,就可能對游客家庭經濟造成負擔,旅游地國家強制游客購買這類保險實際上是為了保護游客,加之旅行險價格低保額高,所以別犯懶。
這里插播一個有意思的故事。在醫療體系發達的國家住院一般不需要繳費住院押金之類的預付金(當地有完善的醫療保障制度),但是近年來部分地區在接收游客時開始預收一定比例的治療預付金,原因是之前有游客在進行治療后,眼里擎著感動的淚水看了看賬單,然后默默無聞、不留下一片云彩的回!國!了!醫院就頭大了,找不到人付費只能認栽,開始完善制度預收住院押金。(故事真實性不能保證,但部分地區住院需要預收住院押金)
強制購買的相關保險究竟是什么?
機智的你肯定已經知道相關保險就是上文中舉例說明的【意外醫療保險】和【醫療轉運保險】,前者保障意外和突發疾病造成的醫療費用,后者保障醫療必需的轉運費用。
能夠覆蓋這兩類責任的保險有【旅行險】、帶有境外責任的【高端醫療保險】以及【海外醫療保險】。注意需要仔細查看后兩者的保障項目是否完備。
高端醫療和海外醫療費用較高,一般為一年期,一年保費2萬元以上,保額一般不低于100萬。
如果僅僅是用于短期旅行,旅行險是最合適的選擇,可以自選保障天數,同時保費低。
前往申根國家旅游,在提交簽證申請的時候就需要提交購買足額境外醫療保險的證明,如果沒有提交該材料,使館不會發放簽證。(申根國家意外醫療和醫療轉運的保額都要在30萬人民幣以上)。
有些國家在申請簽證時并不要求提供購買醫療保險的證明,但是在過海關的時候需要出示文件證明我已經購買足以應對醫療風險的保險(比如美國),此時出示足額的旅行險保單即可。
所以在出國旅行時必須注意不同國家對險種保障內容以及額度的要求,避免拒簽或過不了海關(拒簽還好,有時間改機票重簽,但是都準備好浪了卻被攔在海關就悲催了)。
扯了這么多有的沒的,其實你們就想知道:我要出國旅游,那我買什么保險好?
究竟買哪款保險好?
如果只想購買滿足簽證要求的保險,只需要購買【意外醫療】、【醫療轉運】以及簽證、海關要求的必要保障即可。
市面上最便宜的險種之一便是史帶財險的《
境外旅行自選計劃》,可以只保障以上兩個項目,以滿足申根簽證的保障計劃為例,18-85周歲,旅行7天的價格為48元,價格低的超乎想象。
不同國家的簽證要求不同,已經有旅行計劃的話可以私信解答。
如果只是為了滿足程序需求購買旅行險的話就沒有必要往下看了,以上推薦的險種可以滿足絕大多數國家/地區的簽證要求。
但如果希望給自己和家人一個全面保障,建議按照以下思路進行規劃旅行險。

其他人推薦的險種并不適用于所有人,所有家庭,所有旅行計劃,實際上旅行計劃要根據【人】,【項目】,【目的地】等各方面不同的特點進行調整。下面舉例說說:
1 目的地是哪兒?目的地對意外醫療和醫療轉運的強制要求已經在上文說明,這里就不再贅述,高于限額即可。但即使不強制要求,也非常建議買足緊急醫療和意外醫療保障,即可以獲得及時有效的醫療援助,也不會因過高醫療費用影響家庭經濟(部分險種可以提供醫療直付)。在財產保障方面,如果是前往巴黎、巴西、泰國等搶劫案相對高發的地區旅行,就必須做足財產保障,尤其是【隨身財物損失】、【現金損失】以及【銀行卡盜刷損失】。
配置方式:
可以根據銀行卡透支額度設置盜刷保額,如果出現類似于柜員故意盜刷銀行卡的情況,旅行險補償相應的損失,且盜刷險價格非常便宜,5萬保額只需要幾塊錢;
另外根據隨身財產的價值和旅行途中攜帶的現金數量確定保額,如果在旅途中被搶劫大量現金(尤其是美元歐元),保險公司也會補償相應的損失。
附一個之前網上爭論很大的新聞《中國游客在美機場打人真相:店員遺落信用卡》,新聞中如果梁女士因為趕時間登機回國,期間因銀行卡盜刷蒙受損失,部分險種不提供保障,原因是必須有旅行地當局開具的報案證明,在返回境內后不具備該條件。但有的險種只規定提供警方出具的報案證明,未規定是否是事發地警方證明,發生盜刷后可以理賠。這類細節很多人都注意不到,但是在選擇險種時需要多關注。
如途經除外地區或在除外地區旅游(一般為戰亂國家),在選擇產品時盡量避免購買含該除外地區的產品。2 旅行中可能參加的運動項目
一般去馬爾代夫,大家都會去參加不同難度的潛水項目;冬天去阿爾卑斯,基本是奔著體驗滑雪去的。但這類項目可能不在保障范圍之內。舉個例子,潛水對于部分險種屬于高風險運動,不在保障范圍內,而在有些保險中明確規定借助水下供氣瓶(非呼吸管)設備完成的潛水活動和在旅游景點的專業潛水教練指導下進行的休閑潛水活動這兩類是提供保障的,甚至有的險種保障潛水這一大項?;┩?,部分險種保障,部分險種不保障,需要根據旅行計劃選擇險種。
如果計劃參加運動項目,購買旅行險時一定要做足相應保障,除了跳傘,探險外,一般的運動項目都有險種可以保障,購買前留意條款規定。3 出游家庭結構獨自出游:毫無疑問,所購買的旅行險必須有【全球醫療直付功能】,因為出險后在境外不一定有人可以協助,而在受傷的情況下,救援機構直付醫療費用可以減少很多顧慮(獨自出游也有好處,比如更加自由,本人偶爾也會獨自出去走走)。獨自攜帶子女或老人出游:旅行險中一定要配置【未成年子女和老人送返服務】,如果自己不能照顧家人,希望家人先行回國,這份保險就會產生效力,補償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印象中有險種可以安排專人送返)。另外,如果孩子淘氣的話,建議購買帶有【第三方責任】的旅行險,若孩子不小心造成他人身體經濟損失,家長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如有該責任,該險種以保額為限補償相關損失。全家出游:房屋空置的話,建議旅行險中要有【旅行家居保障】,以轉嫁搶盜、自然災害、火災以及房屋管道破裂帶來的風險。全家出游建議有針對性的給家人配置旅行險,即可以節約保費,同時家人的保額保障更合理。比如《旅行家居保險責任》家庭成員中有一人購買該保障即可(保額不夠另說);未成年人、老人不太需要財產保險,可以把保障的重點放在健康保障和第三方責任上。沒必要全家人購買同一款旅行險,避免資源浪費。4 是否有大額預付費用如果在旅行前有大額的機票、火車票、酒店預付費用(不可退還費用),建議購買高保額旅行變更保險,以轉嫁可能產生的損失,如果因為住院、目的地罷工、惡劣天氣、傳召為法庭證人等不可抗拒因素不得不取消行程,該責任以保額為限補償不可退還的機票費,火車票,預付酒店費用等。5 旅行期間如果一年中出境次數不多的話,可以按照單次旅行時間購買保險,但是注意某一時間段的價格是相同的,比如1-7天價格相同,如果少于7天,建議購買7天的保障,以免旅途有所延誤。如果出境次數較多,可以購買全年的旅行險,建議購買保障責任全面的,適用度廣的產品。注意單次連續出境天數險種,有的產品是90天,有的產品是182天,也有365天的(365天險種性價比較低)。6 航班延誤經常出游的旅游肯定遇到過航班延誤甚至取消的情況,旅行險中的航班延誤保險可以補償因為航班延誤造成的損失。有客戶說自己航班取消保險公司賠了1200塊,開玩笑說出來玩還賺了。玩笑歸玩笑,損失的時間真的不是幾百幾千塊錢可以衡量的,換航班、改簽酒店、更改旅行計劃,都要花上不少的精力,航班延誤的理賠只能從經濟上給一定補償,一般來說時間價值越高的驢友保額越高。這些內容只是舉例說明,其他保障比如旅行變更保險,證件遺失保險等等,涉及的內容很復雜,就不一一舉例分析,如果想了解的話再單獨解答。
對于選擇險種依舊有疑慮的話,我在另一篇文章中對比分析了4款是高保額旅行險以及4款低保費旅行險,基本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可以移步《境外旅行險產品對比 —— 分組解讀產品性價比》查看。
說得好像很有道理,但是旅行險已經給我們買過保險了!
一般旅行社購買的是《旅行社責任險》,其保障的內容和《雇主責任險》相似,只保障因旅行社疏忽、過錯造成的損失,被保險人是旅行險,而不是游客。如果工作人員告知游客已經買過旅行險了,請一定所有保險單,明確是旅行社責任險還是旅行險,兩者有本質區別,避免已經購買保險,不需要額外配置的保險誤區。
本人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Vincent并附上跳轉至原文的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