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能買到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購物指南 > 正文

購物指南

安全套真的萬無一失嗎 為啥避孕套會避孕失敗

nalinengmaidao2024-04-27購物指南88
小劉是個“老司機”,雖然性伴很多,但是一直很注意安全,不但每次約炮都有安全措施,而且檢測的頻率也比一般同志勤一些。一般我們都要求只要有性接觸的同志每年定期檢測1-2次,但小

小劉是個“老司機”,雖然性伴很多,但是一直很注意安全,不但每次約炮都有安全措施,而且檢測的頻率也比一般同志勤一些。一般我們都要求只要有性接觸的同志每年定期檢測1-2次,但小劉給自己定的標準是每3個月就要檢測一次,這樣可以及時掌握自身感染情況,一旦發現問題也能及時就診。

上周小劉本是定期來中心常規檢測,去年10月都還是“雙陰”,可這次檢測梅毒已經陽性,進一步檢測RPR梅毒滴度高達1:32,傳染性很強。安全套真的萬無一失嗎?為啥他帶了避孕套會避孕失敗?問小劉最近有什么不適或者身上有沒有起疹子,小劉這才反應過來說自己最近身上起了很多小紅疹,有點癢,他原本身上皮膚就不算白凈,他還以為不過是普通的“毛囊炎”,殊不知這就是二期梅毒的典型皮膚表現“梅毒疹”。根據臨床表現以及檢測的結果來分析,小劉感染梅毒的時間差不多在2個月左右,如果恰好那段時間只和一個人有過性接觸,連是誰把梅毒傳染給小劉也都能追溯。

小劉有點郁悶,他說自己明明每次約炮都很注意,全程戴套不說,安全套、潤滑劑也都是自己準備,怎么“老司機也會陰溝里翻車”?難道是安全套不“安全”了?發出過類似疑問的人不在少數,曾有數名稱自己每次做愛都戴套的同志在中心檢測出感染梅毒的,還有形容自己純得不能再純的1因為肛周異物在中心檢查出肛周長尖銳濕疣的,甚至有一名同志堅稱自己沒有發生過插入式性行為最后還確診HIV陽性的。都說使用安全套是最安全有效的預防感染HIV和其他性病的措施,為什么還會出現這樣的“意外”呢?

在網上曾聽過這樣的說法:“安全套使用的都是天然乳膠,每只安全套都約有一億多個120納米以上孔徑,其乳膠膜體存在5000到70000納米之間的天然裂隙,僅可對直徑類似人精子大小的顆粒(直徑約3000納米)有效阻隔,而對于直徑相當于或小于120納米的顆粒物并不能完全阻隔,也就是說,42納米的乙肝病毒、50~55納米的人乳頭瘤病毒、120納米的艾滋病毒完全有可能穿透傳統天然膠乳避孕套。”相信這個說法的同志不在少數,因此很多人潛意識里只把安全套當做“避孕套”,覺得安全套對于預防HIV和其他性病并沒起多大的作用,既然用與不用沒什么區別,不如干脆不用。

事實果真如此?安全套難道真的只能“避孕”而不“安全”?其實這個謠言做個簡單的實驗就不攻自破。往安全套里灌水,有水漏出來么?沒有!水分子直徑不到1納米都漏不出來,HIV病毒、梅毒螺旋體、HPV病毒憑什么鉆出來?所以用病毒大小來判斷能否穿越安全套顯然是不對的,這其中涉及很多物理和化學的問題,在此就不詳細解釋。

如果安全套確實“安全”,又如何解釋小劉們身上的問題?

有沒有堅持全程正確使用安全套——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今天也不展開討論,還不了解的同志可以參考前期推文:如何才叫有一“套”?這里特別想強調一下,全程正確使用安全套不是指主觀上覺得“全程”、“正確”,我們有上門咨詢服用阻斷藥問題的同志遇到過“老司機”中途偷偷把套摘掉,最后內射才感覺到出問題的;有插入時才戴套,前戲時沒有戴套,后來發現肛周長尖銳濕疣的;有群P時沒有注意是否一人一套的,還有一些酒后亂性甚至都不記得發生過什么的。所以,看似很多“意外”狀況的發生,其實都不是偶然。

不可否認安全套是最安全有效的預防感染HIV和其他性病的措施,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選擇。但是安全套并不是絕對安全,很多性病可以不通過性接觸,直接接觸就能傳播。例如95%梅毒通過性行為傳播,少數可以通過接吻、擁抱、污染的衣物、握手就可能造成傳播,尤其是當有皮膚黏膜表現的硬下疳、梅毒疹出現時,此時皮損的部位可能很隱秘或者與“毛囊炎”不容易鑒別,而傳染性又極強,一旦在身體密切接觸時皮膚有微小破損,完全有可能造成傳播。小劉就是不幸的例子,而如果小劉不及時檢測和治療,還繼續約炮,自己又可以成為新的傳染源。除了梅毒,乙肝病毒、淋病、生殖器皰疹、尖銳濕疣、疥瘡和陰虱等其他性病也都可以通過這種密切身體接觸,或者與感染者使用的毛巾內衣等接觸的方式傳染。

所以,錯不在安全套不“安全”,亂性才是元兇,如果又沒有做到定期檢測,HIV和性病才更容易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