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套發明的初衷 避孕套發明的意義
很多人都知道,避孕套是一種在性交時防止女方懷孕的避孕用具,但是大家對避孕套的認知,好像就只停留在它的功能和用法,很少人會主動去了解避孕套的來歷和歷史。你是否會好奇避孕套是怎么誕生的?你是否想知道中國什么時候開始使用避孕套?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避孕套的世界,看看避孕套的發明初衷,它的發明對人類社會的意義,以及中國避孕套的歷史。
一、避孕套發明的初衷
世界上有關避孕套的最早文字記載出自于意大利的醫學專家法羅皮奧。1564年波羅皮奧描述了一種浸有藥液的亞麻布制成的陰莖套。他聲稱這項發明的目的,是為了預防性病,其次是用來避孕。
早期的避孕套,大多是用亞麻布或羊腸制作的,進入19世紀后,逐漸為乳膠質避孕套替代。第一個乳膠避孕套,是荷蘭物理學家阿萊特·雅各布博士在1883年發明的。到了20世紀初,伴隨著乳膠工藝的發展,避孕套的生產技術也獲得了改進,但其厚度仍達0.06毫米,這使得夫妻往往不能“盡興”。1949年,日本人率先研制出了厚度僅0.02毫米的“超薄型”優質避孕套。隨后,俄羅斯生產廠商匠心獨運,又生產出了表面布滿許多微小乳膠顆粒,或帶有螺紋的。
二、避孕套發明的意義
以避孕套為代表的全部現代避孕技術的發明、推廣和廣泛使用,是人類第一次以技術的手段全面改變了性交方式,是性交方式的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對整個人類歷史都具有非常深刻的意義。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避孕套改變了人類。在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后,一切的發明都沒有避孕套的發明、推廣和廣泛使用較之人類更有意義避孕套從人類最自然的性學意義上改變了人類。對性交本身來說,首先,避孕技術——避孕套、避孕藥物和現代醫療——使得性交與生育相互獨立,生育不再是性交的必然結果,從而大大改變了人類學的自然法則,從根本上打擊了男權主義和制度。其次,由于避孕,性交就不再是純粹為生育的性交,恢復了為性交的性交,重新為兩性共同確立了性交的絕對快感原則,特別是對經過長期壓抑的女性來說,性交快感獲得了空前的解放。從而,性自由成為男性和女性共同的習慣語詞。再次,避孕措施的普遍使用強化了人們性交的技術意識,兩性共同的快感追求使彼此更注重性交過程中的感受,一方面,削弱了男性的獨占意識,使狹隘的貞操觀、貞潔觀失去了支撐能力;另一方面,特別是女性的嫉妒意識獲得了解放,避孕即使家庭人口增長成為一件自我控制的事,也使一夫多妻制失去了存在理由,從而導致了一夫多妻制最后的消亡。
三、中國避孕套歷史
讓安全套第一次出現在中國文獻中的人,叫張德彝。19世紀70年代初,張德彝在歐洲游歷時發現了當時流行于妓院的安全套,只是那時候不叫“安全套”,而是一些帶著曖昧意味的名字———英國人稱其為“法國信”,法國人稱其為“英國衣”,由此名字中也可見英國人和法國人之間相互推諉之意了。連歐洲人都不肯直面的安全套,在中國就更是隱晦無比了,“如意袋”、“風流袋”的名字讓我們聯想到安全套在中國的傳播也基本存在于色情場所。
在王云五等人主編的《日用百科全書補編》中,“安全套”被認為是可以防止疾病感染的。但是在1936年金浩編著的《秘術千鐘》中,并沒有把安全套列為“梅毒預防秘訣”中的一種。可見當時安全套的普及度還是很低的。又經過十幾年,在1947年姚靈犀編著的《思無邪小記》中,安全套已經可以在藥店中買到了。終于,安全套從一種色情場所專用品漸漸成為人們的日常用品。
進入現代以來,我國也誕生了許多國產避孕套品牌,如倍力樂、諾絲、杰士邦等,都是口碑好質量有保障的品牌。我國在世界安全套的生產銷量上居第四位,次于英國、美國和日本。這和中國人口基數大的原因密不可分。如果從張德彝第一次發現避孕套算起,到現在應該有140多年歷史了。
以上就是今天關于避孕套發明的初衷等相關知識的詳細科普,相信大家在看完后,都會對避孕套背后的歷史有一個更深的了解。作為現代社會的文明人,我們不僅要懂得使用避孕套避孕的重要性,了解避孕套的歷史,知道古人為了避孕所做出的努力,也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