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突現準新二手車,0公里包牌包稅,能不能買?內行說句實話
如果給你40萬預算買BBA的中大型豪華轎車,你會選擇按常規流程去4S買一臺新車?還是撿漏買一臺公里數為0,但是包牌包稅的二手準新車?這個選擇題,還真的存在。
近期我的一個朋友就打算入手一臺新款的奧迪A6L,由于預算吃緊就只能考慮入門版本的配置。但是在觀望階段,他卻在某二手車網站上看到了一輛準新的奧迪A6L,車況和新車幾乎無異,公里數僅為個位數,唯一的區別就是已經上過戶了。但包牌包稅后相比新車不小的價格優勢,讓他忍不住心動。可隨后一搜索才發現,這樣的車其實遠不止一臺,全國范圍多家二手車商店內都有類似車源,如此一來,他才覺得仍需要深入思考再做決定。

今天,我們就來借著這個事情聊聊,市場上突然出現成批的準新二手車,它們都從哪來?普通人又能不能當撿漏去入手?我們逐一分析。
先說這些車型的來源,作為正常流通的汽車產品,它們的來源與4S店的新車其實完全一致,都來自各大品牌的主機廠。所以從車源上它們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在產品質量上也不是所謂的運損車和質量缺陷車,手續也同樣完備。
那么它們為什么會流入二手車市場?只能說一句同車不同命。在下半年生產的這批車,身上則肩負了沖擊年度銷量的任務。就拿金九銀十來說,從數據上看,各廠家算是一片繁榮,但實際上是否真的如數據般華麗,這些流入二手車市場的準新車最能說明問題。
簡單來說,你看到的華麗的銷量數據,都是用這些車沖上去的。在這些車落完戶后,上傳到廠家系統,就生成了1臺有效的銷量數據。但是這些車,實際上卻沒有真正流入購車者的手中,而是上在了很多二網、汽貿的戶頭,上完牌后,這些車進一步往下分發,流入市場就變成了所謂的準新二手車。由于有過第一次落戶,車輛自然成了所謂的包牌包稅。
也許看到這有人納悶,既然車沒問題,手續也沒問題,價格也的確比新車合適,那如果作為消費者端入手,豈不是非常合適?先別急著下定論,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這臺車此時入手真的合適嗎?就拿近期這批準新A6L來講,現在新車落地行情在41萬左右,而網上那些所謂包牌包稅的準新車,價格在39萬上下,表面上你入手了老款是立省2萬元。
但如果你放長遠去想,你入手的雖然是一臺準新車,但名義上無論怎么說它都是臺二手車,當你未來再出手時,多經手一次所帶來的車輛貶值不得忽視。而且,當二手車計算價值時,永遠是以車輛第一手戶的上牌日期為準。
相反,如果你等到年底12月份去入手一臺新車,不僅價格上會比現在更優惠,多等十天半個月就可以上個2023年1月的牌。要知道,在二手車行業里,2022年12月31日和2023年1月1日,看似只差了一天,但價值上可是差了一年。這么總的一算,現在入手眼前這輛準新二手車,還劃算嗎?而且你換個思路想,這臺車從廠家到二網、汽貿,再到二手車行,經過了不知道內行人,如果真是個大便宜,還能輪得到你這么一個普通消費者嗎?對此你怎么看?歡迎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