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知識】如何挑選最適合你的游戲本
現階段輕薄本和越來越薄的游戲本之間還是可以調和的,如果你想玩3A大作,輕薄本依舊難以勝任。但是,面對品牌林立型號如海的游戲本們,如何才能挑選出最適合自己且開銷最小的那一款?下面蟈蟈就來介紹一下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筆記本,已用紅色劃好重點,期末考試必考!嘿嘿!
GPU與CPU的優先論
游戲本的強弱完全源自處理器(CPU)與獨立顯卡(GPU)的搭配(圖1)。那么,現階段選擇八代酷睿+GTX級別獨顯的組合就一定是絕配了?邏輯上是,但我們的錢包卻往往無法支撐起這套邏輯,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在CPU和GPU的搭配上進行取舍。
圖1
先來看一個案例
從CPU來看,英特爾八代酷睿平臺(Coffee Lake-H)較之過去的前輩有了質的飛躍,八代i5-8300H就能反超七代i7-7700HQ,而八代i7-8750H更是足以比肩臺式機處理器。理論上講,CPU規格越高,游戲本的性能底蘊也就越強。然而,伴隨著新品的上市,采用舊平臺的老將往往會進入清倉模式,售價出現明顯的降幅。
以聯想拯救者家族為例,目前采用八代酷睿i7-8750H和GTX1050 Ti獨顯組合的拯救者Y7000售價6999元,而采用七代酷睿i5-7300H和GTX1060獨顯組合的拯救者R720也是6999元(圖2)。那么,它們之間誰玩游戲更流暢?
圖2
玩游戲GPU更關鍵
單就CPU性能來看,i5-7300H和i7-8750H相比弱了得有40%,二者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但是,絕大多數大型3D游戲卻對GPU性能更為敏感,更強的CPU只能算是錦上添花,對幀數的提升意義不大。
因此,如果拋開拯救者Y7000和R720在外觀設計上的差異,單就游戲體驗而言,搭配GTX1060獨顯的R720要遠遠優于GTX1050 Ti獨顯的Y7000。同理,戴爾游匣G3系列也存在類似的問題,i7-8750H+GTX1050 Ti的版本售價6399元,而i5-8300H+GTX1060 Max-Q的版本為6799元(圖3),顯然還是后者更具備性能價格比,在游戲中的表現足以秒殺前者。
圖3
總之,在預算一定時,蟈蟈強烈推薦大家優先考慮GPU更強的機型,是否更加輕薄、處理器、硬盤等規格與GPU相比都可以居于次位。至于誰是游戲本的最佳GPU搭檔,6000元左右首選GTX1050 Ti(圖4),7000元以內唯GTX1060不娶,萬元預算則可以考慮GTX1070。至于GTX1050,在輕薄本領域它算是神GPU,但在游戲本陣營中它的性能就真的不夠看了,可以直接忽視之。
圖4
理性看待來自屏幕的誘惑
隨著玩家對體驗越加看重,如今新款游戲本幾乎都已標配IPS材質的屏幕,擁有170度以上的可視角度,徹底遠離了傳統TN屏幕從側面看起來偏色和泛白的缺陷。為了讓游戲本更有賣點,高色域和電競屏成為新的宣傳賣點。那么,它們值得我們為其買單嗎?
高色域值得投資
絕大多數游戲本(包括其他筆記本)屏幕的標準色域都是45% NTSC,而所謂高色域屏幕,則符合72% NTSC標準(又稱100% sRGB)。我們不妨一張兩種色域標準屏幕的顯示對比圖(圖5),不看發現高色域屏幕可以呈現更多的畫面細節,色彩更鮮艷真實,看起來很舒服。
圖5
考慮到高色域屏幕正逐漸在游戲本領域普及,而它與普通屏幕型號之間的價差并不大(比如拯救者Y7000高色域版就只比同規格普通屏幕版貴了200元),如果你的預算不是特別緊張,這點投資還是值得的。就筆者經驗來看,看慣了高色域屏幕,翻回頭再看45% NTSC色域的屏幕就會感到非常別扭了。
電競屏遇到游戲本
所謂電競屏,是相對60Hz刷新率的普通屏而說的,目前游戲本選用的電競屏多是以120Hz和144Hz刷新率為主,刷新率越高效果越好。至于電競屏能干啥,其最大的意義就是解決了賽車和FPS類型的游戲,在畫面高速移動變化中,減輕畫面模糊并防止畫面撕裂現象(圖6)。結合NVIDIA和AMD顯卡的G-Sync和Free-Sync技術,電競屏的優勢還能進一步得以挖掘。
圖6
可以說,電競屏是個好東西,當你在《絕地求生》高速奔跑躲避子彈時,還能讓你看清墻壁上的紋理,周圍景色也能保證最大限度的還原。可惜,電競屏的成本高于普通屏,而筆記本廠商又不是做公益的,所以配備這面屏幕的產品勢必要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表1
根據市售游戲本的價格情況,在同品牌、配置相同的游戲本型號中,配備普通屏和電競屏的版本價差多在500元到1000元之間(表1)。所以,咱們真正要關心的,其實就是有沒有必要為玩起游戲畫面不模糊和防撕裂的屏幕多花錢?
GTX1060才有意義
游戲本的顯卡普遍是低配版GTX1050起步(5xxx元),中配版GTX1050 Ti(6xxx元),高配版GTX1060(7xxx/8xxx元),少數頂配游戲本還會武裝GTX1070/GTX1080(多為萬元起)。
問題來了,在《絕地求生》級別的游戲中,哪怕是八代酷睿i7-8750H和GTX1050 Ti的組合,在1080P+中高畫質下的平均幀數也就是60fps左右。此時,144Hz刷新率的電競屏則和普通60Hz刷新率的屏幕沒有任何差別,前者依舊會出現迷糊和畫面撕裂的問題。
換句話說,只有游戲本的配置足夠高,在當前游戲中可以跑出遠高于60fps的幀數(最好能突破100fps),電競屏的優勢才能比淋漓盡致的挖掘出來。因此,對游戲本來說,只有GTX1060起步的移動獨顯(圖7),才能喂飽電競屏。而符合這個條件的產品,售價卻大都在7000元起步了。
圖7
電競屏不是必須
我們不妨將目光從游戲本轉移到顯示器領域,目前采用電競屏設計的顯示器,售價普遍是1XXX元起步(圖8)。電競顯示器的屏幕尺寸大都是24英寸,擁有72% NTSC色域,在視野面積、亮度、可視角度、垂直調節等方面的表現都要遠遠優于游戲本的屏幕。如果選擇游戲本+外接顯示器的形式游戲,無疑會帶來更為震撼的視覺體驗。
圖8
未來的3D游戲對硬件配置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今天GTX1050 Ti就能入門,也許2020年就需要RTX2060起步的獨顯才能達標了。屆時,喜歡游戲的你只能更換一臺全新的游戲本了。用現在省下來的錢買一部電競顯示器,哪怕日后更換新的游戲本,顯示器不也能繼續使用嗎?
來自存儲單元的問題
在選購游戲本時,存儲性能也是需要我們注重考量的,雖然它對游戲的影響不如GPU那般直觀。而內存和硬盤的搭配組合,就是影響存儲性能的關鍵。
內存:容量和搭配的經驗談
目前搭載八代酷睿的新款游戲本幾乎都標配DDR4內存(常見頻率有DDR4-2133或DDR4-2400),那我們有必要直接挑選武裝16GB內存的型號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標配16GB內存的游戲本都是各自家族中的頂配版,CPU和GPU規格更高,售價也普遍要9000元以上。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標配8GB內存,而且是單根8GB內存條,而不是4GB+4GB的雙內存組合最值得選擇。
原因很簡單,游戲本受制于內部空間,大都僅提供2個內存插槽(圖9)。如果是4GB+4GB的組合,日后當我們需要升級內存時,這兩根內存就都得下崗,哪怕在閑魚等二手交易平臺賣掉也存在虧損的風險。
圖9
游戲本都內置了GTX級別的獨立顯卡,所謂雙通道內存對其性能幾乎沒有影響。所以標配8GB內存,預留一個閑置內存插槽的環境,才最符合日后升級的條件。目前8GB DDR4-2400內存條的售價多在500元以上(圖10),較DDR3內存貴了不少,我們可以等其降至300元左右時再入手升級。
圖10
硬盤:選擇PCIe SSD還是傲騰
和內存相比,游戲本對磁盤性能的依賴要更為明顯,畢竟磁盤性能越強,加載游戲時的等待時間也就越短。
如今游戲本大都采用了128GB SSD+1TB HDD雙硬盤組合(圖11),然而,絕大多數游戲本標配的128GB SSD都是SATA通道,持續讀取速度不超過550MB/s,哪怕少數游戲本配備了讀取速度可超2000MB/s大關的PCIe SSD,128GB容量又顯得不太夠用,除去Windows 10系統和足夠的冗余空間,余下的容量最多也就只夠安裝2個3A游戲大作。
圖11
于是,很多游戲玩家就想到了升級硬盤。但是,八代酷睿游戲本有兩套升級方案,其一是替換更大容量的PCIe SSD,其二就是選用英特爾傲騰內存。那么,這兩種方案給更適合我們?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得看你的預算,以及對極速體驗的要求情況了。
就當下的游戲和軟件情況,240GB∕256GB容量的SSD屬于勉強入門,480GB/512GB容量SSD最為理想。但是,目前256GB容量中采用PCIe NVMe Gen 3.0×2接口(讀取速度約1500MB/s)的 SSD就要400元左右,PCIe NVMe Gen 3.0×4接口(讀取速度超3000MB/s)的SSD則多在600元上下。而一線品牌PCIe NVMe Gen 3.0×4接口的512GB SSD則高達千元左右(圖12),入手門檻著實不低。
圖12
另一方面,相信很多玩家都希望硬盤中運行的每一款游戲、每一款軟件都能快速啟動吧?這就要求我們將所有常用的程序都裝進SSD中。還是前面的問題,你的預算允許升級到512GB的PCIe SSD嗎?
此時,英特爾傲騰內存的優勢就展現出來了。簡單來說,傲騰內存就是一塊16GB或32GB的PCIe NVMe Gen 3.0×2接口的SSD(圖13),只是它不能直接存儲設計,而是全部用于HDD機械硬盤的高速緩存,讓機械硬盤也能獲得媲美SSD(SATA通道)的速度(圖14)。換句話說,有了傲騰內存,游戲本里的機械硬盤就變成了一塊同容量的SSD。
圖13
圖14
游戲本安裝傲騰內存教程
目前英特爾傲騰內存擁有16GB(199元)和32GB(459元),對絕大多數普通用戶而言,選擇16GB傲騰內存與機械硬盤搭配就足夠了,所以升級的門檻并不高。
而升級傲騰內存對游戲本有一定的軟硬件要求,包括支持傲騰技術的主板(200系列/300系列芯片組,內置支持PCIe通道的M.2插槽,幾乎所有的八代酷睿游戲本,中高端七代酷睿游戲本都已支持傲騰內存),安裝Windows 10 1803或更高版本的系統(低于該版本系統沒有集成Intel RST驅動程序,需要手動注入鏡像,有一定難度)。
具體安裝傲騰內存的思路是,在關機斷電的情況下,將傲騰內存插入支持PCIe通道的M.2插槽中。開機時先進入BIOS,將硬盤SATA接口模式設定為RAID或intel rst premium(圖15),且系統必須為UEFI啟動模式。如果已在ACHI模式下安裝了系統就需要重新安裝Windows 10,否則無法正常啟動。
圖15
在RAID模式下重新安裝系統后,可到英特爾官網下載傲騰驅動安裝程序,安裝后重啟電腦,再運行傲騰內存驅動軟件就可以選擇要加速的兼容驅動器了。本文舉例的游戲本內置有2個M.2插槽,標配128GB SSD和1TB HDD。所以安裝傲騰內存后可以選擇給兩塊硬盤加速(圖16),但是,傲騰內存對SSD加速毫無意義,所以在這里我們就要選擇HDD對應的驅動器了,看到已成功啟動界面(圖17),再用磁盤測試軟件測試一下機械硬盤,看看它的性能是不是已經超過普通的SSD了(圖18)?
圖16
圖17
圖18
小提示
安裝或激活傲騰內存后,如果想再次重裝系統,需要先禁用傲騰才能重裝,否則PE系統和啟動盤可能會檢測不到硬盤;如果遇到啟用失敗或者傲騰內存停止加速時,可以在英特爾官網重新下載傲騰驅動和RST緩存技術驅動,先進入RST緩存驅動中點擊清除元數據,卸載RST驅動不要重啟,再安裝傲騰驅動并重啟系統就能激活了。
一個影響未來的接口
對游戲本來說,在CPU、GPU和存儲性能相近,無需考慮散熱因素時還要比什么?更輕薄的身材、更炫酷的RGB炫彩鍵盤、額外的功能鍵(如一鍵超頻、切換風扇轉速等)、殺手網卡,這些都可以列入候選名單。然而,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有機會影響到游戲本日后體驗的,其實就是一個小小的接口——雷電3。
USB Type-C中的皇帝
USB Type-C接口大家應該非常熟悉了,幾乎所有的游戲本都至少配備了1個USB Type-C。但是,USB Type-C卻又是一種定制性很強的接口,它不僅存在USB 3.1 Gen1(5Gbps)和USB 3.1 Gen2(10Gpbs)速度上的差別,還可選兼容DP輸出,或是支持雷電3功能(圖19)。其中,是否支持雷電3,則是衡量一款筆記本未來游戲潛力的標志。
圖19
外接桌面顯卡的通道
雷電3接口支持雙向40Gbps的帶寬,足以滿足外置顯卡擴展塢進行高速數據交互的潛質(圖20)。可以說,凡是配備雷電3接口的游戲本,都可以通過擴展塢接駁桌面顯卡,包括GTX1080甚至剛剛上市的RTX2080(圖21)。雖然受限于雷電3和擴展塢之間的PCIe通道數量限制,外置顯卡的性能存在10%到20%之間的縮水,但也要遠遠強于游戲本常用的GTX1060等移動顯卡。
圖20
圖21
總之,當配置和售價相似的兩款游戲本擺在你面前時,是否配備雷電3接口,就成為了優先選購的加分項。
結束語: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點擊右下角的好看,并分享到朋友圈。更多電腦知識、電腦技術,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每天學點電腦知識,一個分享干貨的公益公眾號!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可以查看蟈蟈精選出來的電腦,有需要的可以看看。
猜你喜歡:
每天學點電腦知識
一個分享電腦知識的公益公眾號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有驚喜哦~